中国园林网10月18日消息:中共扬州市委扬州市人民政府: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南水北调工程要“加强运行管理、深化水质保护、强抓节约用水”的重要指示精神,把规划建设沟通江淮、纵贯南北的生态大走廊作为扬州对接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服务南水北调国家工程的重中之重,全力加以推进。
一、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的动因
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一是扬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核心工程。扬州位于江淮交汇处,境内长江岸线80多公里、大运河140多公里,连同沿运河的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形成了一纵一横两条生态廊道,也构成了扬州发展的主轴线。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有利于保护好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生态家底,有利于用生态文明倒逼产业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发展,也有利于为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积累更多生态财富,提供更好生态福利。二是服从服务于全国全省发展大局的战略工程。江淮生态大走廊是长江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70%的淮河水是由淮河入江水道在扬州通江入海;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源头和输水廊道,承担着为华北数亿居民输送放心水的重任;是我省江水北调的主干线,覆盖全省60%的国土面积、涉及4000多万人的饮水和生态安全。淮河入江口地区还是“长江三鲜”的主产区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江豚的传统栖息地。这条生态走廊向北与微山湖、骆马湖、洪泽湖、白马湖等淡水湖连成一条纵贯江苏南北的湖泊链,湖泊面积占全国淡水湖15%左右,是水韵江苏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已具备较好的基础条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已全面通水,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接近完成,加上203省道的建成和611省道的开工建设,为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今年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在扬州调研后强调,要研究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的可行性,可以南水北调清水工程为切入点,以此集聚资源资本和项目,进一步促进苏中、苏北发展。省发改、环保、水利等部门也正在帮助我们研究具体建设方案。为此,刚刚召开的扬州市第七次党代会明确,把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列为我们扬州呼应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保障南水北调清水北送的头号工程。
二、扬州市在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方面已做的工作
围绕江淮生态大走廊扬州部分建设,我们:一是制定初步规划。初步规划,江淮生态大走廊扬州段东至京沪高速、南至长江、西接安徽滁州、北接淮安,涉及扬州5个县(市、区)42个乡镇,覆盖面积1800平方公里。总体布局是建设“一带一廊、五大板块、八大工程”,把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成为清水走廊、绿色走廊和安全走廊。建成后,水面和湿地、绿地和林地面积将达75%左右。二是启动先导区建设。把淮河入江口和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地区约80平方公里作为先导区进行建设,已完成21家船厂砂石场搬迁、100万平米的拆迁和环境整治,并以人大决议的方式对淮河入江水道上的“七河八岛”区域实施“四控一禁”。三是建设生态中心。在沿线基本建成了9个10平方公里以上的生态中心。四是实施湖泊治理工程。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切除高邮湖、邵伯湖行洪区域阻水浅滩总面积3万亩、土方3250万方,从根本上消除了淮河行洪瓶颈;实施了300个重点减排工程、59个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关停小化工小电镀企业102家,退渔还湖30万亩。今年,扬州市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工作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肯定,部分建设项目已列入国家和省“十三五”规划。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全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座谈会精神,制定实施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将相关工作工程化、项目化,不等不靠,抓紧推进。一是制定实施良好湖泊保护“五个三”工程,对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三个湖泊沿岸3公里范围内实施“三退三还”(退耕、退渔、退养,还林、还湖、还湿地),今后五年每年还湖不少于3万亩。二是规划实施三大湖环湖、连湖大道建设工程,打通建设路径,拉开建设框架。三是规划实施沿江、沿湖、沿路的植树造林,全市每年植树500万株,重点打造百里沿江风光带和百米宽环邵伯湖景观生态林。四是新建和改造提升23座污水处理厂,对保护区沿湖、沿河的砂石场、小船厂和家禽养殖场进行清理整治。五是规划发展旅游、养老和太阳能、风能等绿色新能源产业。我们将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和省有关部门的汇报和对接,邀请国内外专家和专业机构为我们咨询建议,与金融机构深度对接,同时加大宣传的力度,最大限度寻求与国家、省有关政策特别是长江经济带战略、南水北调清水工程的结合点,争取尽可能多的项目能够列入国省规划和上级的政策“笼子”。
推荐阅读:
(来源:扬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