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皇宫的西安门向南望去,正是明皇城的西墙遗址
金城集团中航科技城项目工地位于部分明皇宫内城遗址上
不少黄色的琉璃瓦、带着铭文的明城砖和青花瓷碎片混杂在一起
中航科技城项目工地内,明皇城内城西墙的基座大理石遗址隐没在积水中
中国园林网9月9日消息:距今已有600年历史的南京明故宫(微博),系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创建、其子朱棣扩建,整个建设过程逾时20年,是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宫殿,被称为“世界第一宫殿”。
明故宫原占地面积超过100多公顷,部分遗址(位于南京市中山东路南北两侧)至今仍可见,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南京市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如今,在明故宫皇宫遗址西南角40万平方米的地块上,一个总投资额达200亿元的商业地产项目——中航科技城,正在开工,处于火热建设中。
蹊跷的是,至少在9年前,南京市文物部门就在该地块内发现了明代皇宫西墙的墙基,却从未向社会公开过这项重要的考古发现,也未将其公布为文物。
反倒是中航科技城在其官方网站中突出强调了这一点。这家房地产公司在其文案中写道,该项目是“皇城内的风水宝地”,“地处明皇城内的中航科技城,在岁月中,且行且歌”。
200亿商业开发项目位于南京故宫遗址之上
南京明故宫坐北向南,大体范围为:东至今中山门,西至西安门,北至后宰门,南至瑞金路,有门四座——南为午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北为玄武门。
入午门为奉天门,内为正殿奉天殿,殿前左右为文楼、武楼。后为华盖殿,谨身殿。内廷有乾清宫和坤宁宫,以及东西六宫。
中航科技城的商业开发项目就位于西安门以南,纵向联通瑞金路和中山东路,横向打通解放路与龙蟠中路。从地图上看,此处应就在明故宫遗址保护范围内,也是地下文物的埋藏区。
另据南京市文物局2007年科研课题成果《南京明故宫》一书中“明代宫城和皇城复原图”,中航科技城地块就位于明故宫皇宫的西南角,被标记为“内宫诸监”,即宦官组织所在地。
9月4日,澎湃新闻记者在中航科技城的工地现场看到,四周已经被宣传幕布围挡住。幕布上处处可见其宣传广告词——“龙脉豪宅的南京风范”,“皇家地脉、城市中心、贵胄府邸”。
围板内,就在城墙遗址的延长线上,中航科技大厦两幢100多米高的大楼已经封顶。
位于西安门附近的工地上,不少黄色的琉璃瓦、带着铭文的明城砖和青花瓷碎片混杂在一起。现场有一个长约100米、宽度在5米左右、砌得很整齐的青砖淹没在水沟中,青石上的浅浮雕与西安门须弥座上的浮雕非常相似。
中航科技城的官网如此描述该开发项目:占地40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200亿元,分为缤纷商业、中央商务、高级居住、创意办公、中心休闲五大主题,“旨在打造全国首个以航空科技为内核、引领都市全新生活方式的城中之城”。
据南京中航工业科技城发展有限公司推广主任董晗介绍,该公司于2009年成立,2013年拿下了金城集团的工业用地,并进行了土地性质变更,用于集商业、研发、居住等为一体的项目开发。
2012年8月4日,南京市规划局公示了“南京老城白下区Mca030-20地块(中航工业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公众意见征询,上面显示,该地块位于中山东路518号,为金城集团厂址。
公示内容称,该地块处于南京老城,北临西安门遗址、东近明故宫历史城区,其“特殊历史环境”、“现状资源特征”,都决定此次规划调整“应格外慎重”。
公示指出,因为离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西安门遗址较近,新建大楼被限高,最低处为12米,远处才可以盖高楼。
不过,澎湃新闻记者日前在现场看到,中航科技城项目有一个高240米的建筑就在皇宫西南角处。
令人遗憾的是,中航科技城项目,地处南京市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内。但南京规划部门的这份公示,却只字未提如何保护明代皇宫遗址,也未提及若在考古和施工中有重大发现又该如何处置。
[分页]
不少黄色的琉璃瓦、带着铭文的明城砖和青花瓷碎片混杂在一起
这里是明皇城内城的遗址,而周围已经建起了施工工人的宿舍
中航科技城项目规划图
9年四次考古,确定是皇城西墙遗址
南京明故宫分为宫城和皇城两重。西安门正是皇城的西门。
站在西安门可以发现,于2013年开发的中航科技城的商业项目正好就位于西安门正南方的延长线上,也是南京文物部门考古的范围,极有可能是皇城的西墙。
据南京市博物馆负责该地块考古发掘的负责人介绍,从2014年开始,文物部门也已经对这一片区进行了考古勘探,有不少重要的收获。除皇宫西墙外,该地块的考古还发现了涵洞、古井等遗迹。但目前对于该地块的考古报告尚未完成。
事实上,对这一片区的考古发掘并非是从2014年开始的。
早在2006年金城科技大厦项目开工前,南京当地文物部门就对这一地块进行了考古勘探。参与此次考古作业的现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研究员王志高告诉澎湃新闻,他们当时在工地发现了皇城城垣遗迹,“两点成一线”,由此确定了明故宫的皇城西边城墙的方向和位置。
“2006年2月到5月,在靠近西安门东南侧大约两百米都不到的地方,发现了皇城西墙城墙地下的基址,由此确定了皇城西墙的位置,包括皇城西墙的结构。”王志高说,这处是一个线性遗址,距离很长。
据专家介绍,9年前,政府部门或普通民众对文化遗产的关注度都没有今天高,所以“当时也没有保护下来”。
此后,当地文物主管部门对这一地块又进行了3次考古勘探。然而,这4次考古报告从未公布过。
南京市文广新局文管处副主任丁波对澎湃新闻表示,根据相关规定,有些考古报告可以公示,“有些不可以”。
澎湃新闻记者查阅相关规定发现,根据我国《行政许可法》和《信息公开条例》之规定,政府部门的行政许可和涉及公众利益的行政行为,都应该向社会公开,但中航科技城地块考古发掘“秘而不宣”的状态已经持续了至少9年。
根据中航科技城项目的示意图,该地块全部用于开发,已发现的皇宫西墙遗址位于甲级写字楼群和五星级酒店群的范围内,恰恰是建筑最高、开发力度最大的区域。
根据2010年《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要保护明故宫历史城区内的皇城和宫城格局、护城河水系以及坛庙、衙署等遗址。明宫城遗址及周边一百米范围内,不得从事新的建设。显然,目前中航科技城地块的建设,已与该条例规定产生了冲突。
2011年10月24日,国家文物局在回复江苏省文物局《关于对明故宫遗址部分区域进行考古勘探的请示》中称,原则同意该局所报南京明故宫遗址考古工作方案,并指出,应系统梳理历史文献和以往考古工作成果,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对明故宫皇城遗址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古勘探、调查和测绘,明确遗址范围和重要遗迹的分布情况”,科学评估各类遗迹的价值和保存状况。
国家文物局还要求,对明故宫遗址核心区域的考古发掘,应根据地下遗存的特点,结合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保护展示的需要,科学制定工作方案,不宜在遗址核心区中轴线区域采取长探沟发掘的方式。
针对南京文物部门至今仍未公开过该地块的考古发现和保护方案,南京师范大学王志高研究员表示,文物部门有责任和义务及时向社会公布一些重要的考古发现,这是文物部门的责任和义务。
[分页]
中航科技城项目的宣传广告中不时出现“皇家”,“龙脉”等字样
明皇宫遗址内杂草背后就是中航科技城的商业开发项目工地
“遗址面临着消失殆尽的危险,令人痛心”
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曾主持《文物法》起草的老专家谢辰生先生对澎湃新闻表示,自己参与过《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审议,明故宫皇城格局受重点保护,现在地块全部开发,置遗址保护于何处?
“几十年前建厂盖房、地基较浅,对地下遗址不会造成太大破坏。但现在搞建设,桩基动辄打几十米,还要搞地下室和停车场,地下遗迹将荡然无存。”谢辰生老先生激动地说:“我们等了几十年才等到一个保护皇宫遗址的机会,可现在,它的遗址却面临着消失殆尽的危险,实在令人痛心!”
谢辰生老先生说,南京市当初应该采取土地置换的办法,用其他地块补偿企业,把这块地收归国有,做成遗址公园,“这才是最优选择”。“我们的城市不缺高楼大厦和GDP,但是缺乏对历史和文化的敬畏。”他说。
现在“两难”的形势已经形成:一方面,历史遗址理应得到妥善保护,另一方面,地产商200亿的开发项目已经启动。
谢辰生老先生对澎湃新闻说:“这是当年不依法决策的恶果。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怎么能整体开发呢?文物部门不公开考古发现,就更不对。当务之急是公开考古发现,请专家和公众参与讨论,争取在遗产保护和商业开发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长期关注南京本土文化的南京知名作家薛冰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中航科技城地块不仅是明代皇宫的一部分,还是清代满族人聚居的八旗驻防城,清廷在此设立将军衙门和都统衙门,必然会留下大量建筑遗迹。
薛冰认为,并非涉及地下文物,一砖一瓦都不能动,否则,南京这种六朝古都、古董铺子式的城市就没法搞建设。但是,“城市不能野蛮生长,涉及重要的文化遗产,像明故宫这种重要的文化根脉,需要慎之又慎,充分论证,而不是大干快上。”
薛冰说,明故宫西城墙的一段已被中航科技大厦压在楼下,那么剩下的部分如何原址保护?这是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南京中航工业科技城发展有限公司推广主任董晗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今年年初,该地块的考古工作已经结束,但目前文物部门尚未给出保护方案,因此该项目一直处于搁浅状态。
南京市规划局城中分局局长吕晓宁对此表示,目前规划部门尚未给建设部门发建设许可证,目前的控详图是一个粗线条的东西,具体的建设方案将根据最后的文物报告及保护方案,来确定最后的规划方案。
城市需要建设,文化遗产也需要保护,如何实现二者的平衡,是城市管理者,尤其是南京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管理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推荐阅读: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