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8月31日消息:近段时间在网上看到很多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终身追责的新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日前审议通过了《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关于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方案》《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文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为什么保护环境要实施“终身追责”呢?
一、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自然资源紧张。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耕地、淡水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3%、28%;石油、天然气等战略性资源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2014年已经达到59.5%、31%;特别是发展方式依然比较粗放,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约束,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
环境污染严重。污染物排放总量远超环境容量,大气、水、土壤污染问题比较突出,雾霾天气频发,2014年74个重点城市中只有8个空气质量达标。
生态系统退化。森林总量不足,草原退化、水土流失、荒漠化等问题严峻,全国生态整体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
二、官员对环境的漠视
在加快物质文明建设步伐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却相对滞后,部分领导干部人生观、政绩观畸变,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盲目追求“黑心GDP”,为官一任,带走政绩,留下污染。
如何将终身追责制落到实处?
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只有从加强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完善预防机制和配套制度、强化监督等多方面发展推动,才能全力助推终身追责制落到实处。
一、加强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强化责任意识。营造氛围,宣传到位,教育先行,治标治本,将“造福子孙后代”的为民情怀和生态环境损害的后果潜移默化地“植入”领导干部的思想,心中长存“生态环境红线”碰不得的潜意识。
二、完善预防机制,发展“绿色”经济。在保护和善待生态环境上,不仅要有严厉的查处和问责行动,更应该有一整套科学合理的预防机制体系。只有尽快做到工业产业结构转型,摒弃牺牲环境和长远发展获得经济指标的发展模式,以人为本,减少污染,保护生态,才不会本末倒置,得不偿失。
三、完善配套制度,落实追责到位。生态环境损害终身追责制,形成了领导干部在生态环境领域正确履职用权的制度屏障,要让追责制度落到实处,还需要细化制度条款,出台刚性、具体、可操作性强的配套制度,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完善信息公开、公众监督制度,畅通环境公益诉讼渠道,形成合力,才能保障生态严重破坏终身追责“精准定位”、“精准发力”、“精准问责”。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一些地方以牺牲自然资源换取经济发展,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付出了惨重代价。作为领导干部,应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既要金山银山,又要守住绿水青山,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办法》的出台,让党政领导干部心中有戒,懂得为政一方,必须为地方的可持续发展肩负起应有的责任,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生态环境保护终身追责——捍卫生态红线,一定要在于每个人心中落下印记。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园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