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首个农业光伏大棚即将竣工并网发电

2015年05月07日 17:19石家庄日报 吴 温

中国园林网5月7日消息: 棚上发电,棚下种菜。总投资45亿元、位于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的200兆瓦光伏农业科技大棚并网发电项目,将现代农业与光伏新能源产业紧密结合,为工业反哺农业再添新支撑。沿新赵线途经丘头镇周家庄村便会发现,这里两千多亩田地上的“风景”与众不同。只见一片片蔬菜大棚顶,“披”上了一块块蓝色的太阳能光伏板,远远望去,极为壮观。“目前,项目一期工程已接近尾声,预计6月底即可竣工并网发电。”在村子北侧的建设现场,项目负责人王国亮告诉记者,根据所种植作物对阳光喜好的不同,大棚的顶棚也分别安装了不同透光率的太阳能光伏板。再加上太阳能发电板并不是完全覆盖,所以棚下的光线也很充足,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当然,未来这些大棚里种的也并不是普通的果蔬,而将是茶树、高端花卉苗木、食用菌等高附加值产品。

不仅如此,一套套感知物联网系统还将在棚内“落户”。通过光照、温度、湿度等无线传感器,可以对对温室内的环境指标进行实时采集,自动开启远程控制浇灌、开关卷帘等指定设备。   同时,布置在棚内的摄像头等监控设备,还将实时采集视频信号。通过电脑和智能手机,技术人员能随时随地观察现场情况并进行远程智能调节。“本项目充分利用园区丰富的阳光资源和富硒土地资源优势,将以光伏生态农业产业园为基地,建设互补性、高效性和集约性的光伏农业一体化示范项目,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意义。”循环化工园区科发局有关负责人如此“点评”。环境效益突出,也是该项目的亮点之一。记者了解到,项目一期场区总面积约2300亩,建成后,年均发电量约为5473万度。按照2012年全国6000千瓦级以上火电机组耗煤及排放水平计算,该项目约可节约标准煤71366吨,年烟尘减排394吨、年二氧化硫减排1423吨、年二氧化碳减排 21万吨。

大棚上架设太阳能发电站,这条产业链条背后,也是农民、企业和政府三者的多赢。据介绍,该光伏大棚基地,是由项目投资方——青岛昌盛日电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从农户手中流转而来,由企业统一建设、经营。对于耕地承包户来说,一亩地在可获2000元的流转收入的同时,每户还可以有一名农民到基地打工,家门口就业,实现向产业工人的角色转变。“大约六七年可以收回成本。”王国亮表示,对企业来说,项目利润主要来自并网发电、政府补贴,以及系列农产品的销售。对于设计寿命达25年的光伏大棚来说,利润回报期很长远。在这中间,离不了政府的扶持。据了解,循环化工园区对该项目非常重视,在土地流转、场地清理、“三通一平”、手续跑办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促使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用。“把污染防治的费用、精力,投入到新能源上面,其实很划算。”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期50兆瓦、二期50兆瓦、三期再上100兆瓦……在一张该项目的总体示意图上,记者看到,待整个项目竣工投产之时,整个周家庄村以及附近的徐村共近万亩土地上,几乎都将被农业光伏大棚所覆盖。棚上绿色发电、棚下绿意盎然,可解决2000多人就业问题,保障人均增收3.5万元。

推荐阅读:

新疆于田县高效温室大棚促进了农民的增收

黑龙江持续降雪 导致近千座的温室大棚倒塌

山东大棚是以水泥钢筋作骨架拱部 十分坚硬

河南阳国农新能源农业光伏大棚项目落户阳平镇

(来源:石家庄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