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4月8日消息:山茶花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作为山茶花的起源中心和分布中心,国内丰富的种质资源,为山茶花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茶花产业也逐步繁荣,特别是金华“国际茶花大会”以后,国内山茶花产业步入了商品化快速发展的阶段,种植面积约为33万亩,从业人员13.5万人。产业布局向区域化集聚,呈现块状集聚发展态势。目前,国内茶花主要分布在浙江、云南、福建、江苏、江西等省,其中浙江金华以嫁接茶花及种植国内外品种为主。据不完全统计,金华仅城区就有10万多茶花花农,种植面积5万多亩,年产茶花80多万盆,培植小苗300多万株,年产值10亿多元,茶花产业化发展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总而言之,山茶花产业发展还是呈向上发展趋势。但在当下,山茶花产业发展同样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浅析如下:
一、山茶花产业问题现状浅析
1、山茶花品名混乱
近年来,茶花生产发展很快,茶花基地、苗圃应运而生。南茶北运,茶花栽植区域几乎遍及全国各地,茶花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观赏花卉。茶花生产者和爱好者争相选购各种名种茶花,以求提高茶花的观赏价值,但茶花在品种命名上还普遍存在着“同花异名”和“异花同名”的混乱现象。如明代《花镜》中早已记载的传统名种‘赛宫粉’,至今浙江叫‘雨春’,上海叫‘小桃红’,四川叫‘玛瑙’,广东叫‘广东粉’,连云港叫‘粉蝶’,同一种花有6个名称。金华把‘十八学士’叫‘小五宝’,把‘嫦娥彩’叫‘大五宝’;台湾把‘三学士’叫‘三合会’,实际上它们都是由‘十八学士’、‘三学士’演化、芽变而成,并由其派生出数十个品种。一个十八学士’品种,命名这么复杂,行家也不一定会识别得了,普通养花人如何能搞清楚。
2、种质资源保护和研究相对滞后
我国是茶花的原产地,物种资源十分丰富,但茶花种质资源保护研究和品种选育还相当落后。近几年来,我国登录的茶花新品种仅几十个,而在美国每年都有几百个茶花新品种问世。现国际茶花协会登录的品种达3万多个。反观我国山茶品种仅300多个,云南山茶140多个,差距何等之大。我国拥有不少优良茶花传统品种和新品种,但与美国、日本、新西兰等茶花育种发达国家相比,茶花育种水平还相当落后。
3、科技含量不高,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茶花栽培基质的轻质化和无土化、茶花的矮化处理、树冠造型、盆景艺术化既是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也是目前栽培管理中需要重点攻关的领域。茶花产业上规模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不能单靠一些花农盲目跟风、种植。
4、市场机制有待完善
茶花业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是,茶花市场培育不够成熟。我国茶花业还处于市场发育的初期阶段,茶花还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生产、科研、销售、消费,以及配套设施和服务还不够完善。因此,茶花生产者应抓住机遇,顺应市场变化,努力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发展,实现多种渠道的灵活经营方式。
5、管理体系不健全
种苗是一种特殊的商品,需要专业部门加强服务管理。目前,行业管理部门设备缺乏,严重制约着相关服务工作的开展,专业技术服务渠道不畅,信息服务缺乏系统性,销售渠道不够通畅等问题愈加突出。另外,国家和各省区在种苗配套法规的制定上落后于产业发展,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无法满足种苗管理工作的需要,也造成行业管理比较薄弱。
二、山茶花产业发展对策
茶花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其产业化进程,向商品化、专业化、规模化转变,通过产业集聚最终实现现代化。而茶花产业化应坚持质量效益型发展战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强大的科技支撑体系为前提,以茶花企业为龙头,通过多层次、多环节、多元化的优化组合和城乡、产销、产学研等紧密合作,最终达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目的。具体来说,应采取以下对策。
1、强化政策扶持,夯实发展后劲
茶花产业发展应该由数量型增长转变为质量效益型增长,实现优质高效,不断加大政府扶持和资金投放力度。首先要有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制订出扶持茶花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有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和资金来源,有鼓励茶花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实力和动力。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公益性投资,如茶花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扶持一批茶花龙头企业,发挥带动效应,夯实茶花产业发展后劲,提高茶花产业化水平。其次对茶花龙头企业或茶农在融资上给予支持,可以通过建立茶花产品与资本市场的联系,运用资本市场的筹资功能和风险机制,推动产业迅速扩张。[分页]
2、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创新能力
对比国外每年几百个新品种问世的速度,各科研单位要进一步加强茶花新品种的研发和培育,进一步研究茶花的无土栽培、矮化、盆景造型等技术,以标准来规范和引导茶花生产的全过程,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茶花生产示范基地。基地建设要高起点,要做好总体规划,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基地的技术装备水平,使基地生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形成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优势。同时理性地分析市场,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种植结构,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的路子。
3、把握育种趋势,培育新优品种
品种选育是茶花产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选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极其重要的工作,也是本学科发展的重要标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种所发挥的作用尤为突出。目前山茶在花色和香味上也鲜有突破,在全球已知的几万个茶花品种中,只有不到10个具有或浓或淡的芳香味,绝大多数品种没有芳香味。培育花色丰富且具有芳香的茶花品种,是当今国际的育种趋势。目前茶花育种总的趋势是:花色,香味,适应性,树型,花期及花形。
4、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带动能力
加快茶花的产业化发展,必须走“企业+农户+市场”的产业化发展之路,扶持壮大茶花龙头企业。有了龙头企业,茶花生产就有了带动能力,能够开展科技攻关,不断引进、培育、开发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使茶花产业上规模、上档次,提高科技含量。与此同时,着力延长茶花产业链,把握每一个环节。在市场竞争中,经营者要有相应的行业合作,应用营养基质、肥料、促进繁殖的试剂等研究成果,使之变为批量专用商品,投放市场。
5、弘扬茶花文化,引导茶花消费
文化是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茶花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继续抓好茶花生产的同时,要把如何扩大茶花消费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努力普及茶花知识,宣传茶花文化,让茶花走进千家万户。各地充分利用每年茶花盛开的时节,把人们的目光引向茶花旅游、茶花会展等领域。在金华举办的国际茶花大会,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外宾和全国各地的3000多名客商到会,活动紧扣“茶花”主题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百万人参与,对金华的产业发展、品牌提升、城市建设、旅游经济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6、构建营销网络,加强国际合作
强化营销网络的建设,使更多消费者方便快捷、互动地进行信息交流服务,使茶花真正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国际茶花协会会员最多的国家之一,越来越多的国内会员参加国际茶花会议等对外交流,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今后,茶花经营者要继续在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争取在国际茶花界赢得更好的发展优势。
(中国花卉协会茶花分会副会长、华东山茶名品培育中心创始人王季成)
推荐阅读:
(来源:婺城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