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3月5日消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这样的话: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一条条笔直宽广、纵横交错的马路,一排排设施完备、环境幽雅的住宅小区,一个个霓虹闪烁、热闹繁华的商业街景,一座座景色宜人、绿树成荫的生态公园,一处处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新时代、新变化、新发展的气息,轻轻拉开面纱,细看商丘城乡悄然发生的变化,宛如行走在一幅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自然风景画里。我们在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商丘的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城镇化,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体会到的“幸福”滋味,那就算得上了我市城镇建设翻天覆地的变化……加大公共设施投入,持续改善民生,提高城镇化率,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这是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决策者一直坚持并要求县(区)党委政府持续要做的一件大事。
自2012年8月份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加快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规划建设工作方案》以来,市委、市政府迅速启动此项工作,要求各地都要高水平编制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发展规划,以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为载体,加速推进了我市新型城镇化进程。
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浓缩着一方地域的性格特征与文化灵魂。商丘的每个县(区),给人印象深刻的除了产业集聚区内的主导产业集群发展的强劲,还有那一处处找准了市场定位,创优业态特色,激活商业经济,优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成为带动服务业增长点——正在建设的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不久,一个个崭新的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文化旅游产业、完善综合配套服务功能的商务中心区,特色产业鲜明、形成亮点的特色商业区将展示给世人。仅2014年,全市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两区”建设完成投资总额135.25亿元,完成园区道路52.9公里,供水管网84.36公里,电网57.3公里,变电站2座,燃气设施63.6公里,垃圾中转站10座。拆迁面积2350亩,拆迁小区(村庄)22个,安置人数3.55万人。累计建成投用千万元项目16个,55个在建项目加快推进。全市“两区”入驻服务业企业达525家,企业从业人员1.25万人,区域内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同比增长都在5%以上。
市委书记陶明伦曾指出:人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让居民在城市过得更好、生活质量更高,是新型城镇化的最终目标。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把中心城区做强,把县城做大,把中心镇区做好。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前提基础,城市是产业发展的支撑条件,新型城镇化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综合带动作用。对于商丘这样一个农业大市、人口大市、发展中大市来讲,我们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表示:“21世纪影响世界经济的有两件事,一是美国的新技术革命,一是中国的城镇化。”
就在2014年,市委、市政府及时出台了《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和《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三年行动计划》。全市按照区域中心城市、县域核心县城、乡域重点镇三级节点的要求,强化目标,优化措施,扎实推进,尤其是在城镇项目建设上体现了谋划早、启动快、投资大、项目多、建设快、标准高、效果好。
“啥时间能在这里游玩?”每天都有许多居民去市中心城区应天公园游玩,用同样的话询问日月湖的建设者。引黄调蓄日月湖工程是商务中心区重点工程项目之一,是集调剂水源、改善环境、生态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小一型生态水库。湖区的总体规划是:“一轴”:是指贯穿整个核心区的南北向中轴线,它是联系城市历史与未来的纽带,也是城市精神空间的支柱。“四区”:主要有城市阳台区、休闲商业区、湖景观光区、主题公园区。“四台”是:归德台、圣火台、服牛台、逍遥台。“八景”主要有应天揽秀、桂宫明月、群贤毕至、连璧塔影、双桥映绿、柳岸闻香、宋堤烟雨、日月同辉。我们满怀信心地期待:在“五年成城”或“八年成业”的将来,漫步在碧波荡漾的日月湖边,“四台八景”尽入眼底……在这里,让我们将见证新型城镇化带给居民的福祉。这仅仅是商丘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缩影。
产业支撑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内在动力。各县(区)都在以商务中心区或特色商业区为抓手,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上大项目,培育产业发展。如,睢县商务中心区现入驻服务业企业83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6家, 2014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1亿元,服务业营业收入4.2亿元,税收收入6815万元,从业人员6120人;夏邑县商务中心区仅去年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亿元,同比增长182.3%,入驻企业130家(规模或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6家),共吸纳就业3571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实际利用省外资金4.3亿元。
据统计,2014年,全市城镇人口达到340.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5.22%。城镇化率较上年增长1.82%。中心城区面积12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20万人。
过去的一年,我市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大笔书写城镇化建设新篇章,大建设开启一幅幅新型城镇化美丽蓝图。
[分页]
中心城区——
我市着力打造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壮大中心城区规模和实力,加快推进商务中心区、中心火车站和商丘古城建设,“金三角”联动互促格局正在形成。我市围绕构建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推进郑徐高铁、商登高速、商丘机场、沱浍河航运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成功争取商合杭高铁在商丘设立新区站、建设存车场和动车运用所,建成后商丘将拥有3个火车站,确立了高铁新贵地位,商丘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建设获得历史性突破,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实施了长江西路道路续建工程,完成了平原路大修改造工程,积极推进了中州路、神火大道、睢阳路、长江路路段的大改造工程和11条路段人行道整修工程。完成了康林河、忠民河闸坝工程河口以下工程和南京路污水提升泵站建设工程,实施了6条河道部分段综合治理工程,内河治理工程共实施20公里。加强城市供水设施建设,完成了远洋新天地、长江花苑、八一新苑、梁园区卫生局、高铁东城花园和西城花园等小区接水工作和中州路供水管网打通工程,解决了20万居民吃水难问题。强化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年新开工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65个82854套,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县城——
各县(区)思路清晰,措施得力,成效显著。夏邑县围绕“一湖、一河、四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城区先后开工建设6条道路,建设集中供水工程11处,同时,实施了旧城、城中村改造,园林绿化、公园广场、道路亮化等工作;虞城县新建城区道路6条、升级改造1条、综合整治1条,做好旧城改造工程,加快新城区建设步伐,做好虞城县特色商业区等工程建设;睢县加快了新城的组装,推进了旧城改造,铺修和改造了十多条道路和街道;宁陵县新建、续建、改建了12条城区道路,加强供排水、天然气、通信、电力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九纵十横”路网框架,建成了文化馆、展览馆、档案馆等一批重大基础性工程,并全部投入使用;民权县开工建设了郑徐高铁民权站站前广场和财富广场,完成7条城区道路及排水工程,大力实施植绿、增绿、扩绿工程;柘城县大力开展城市建设年活动,着重实施4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建设和3万人的人口集聚计划,着力抓好“六带六节点”规划建设。
重点镇——
全市24个重点镇能够按照各自的实际情况和优势,进行修订小城镇编制规划,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心社区建设。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市重点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8亿元,使重点镇人居环境不断改善,镇区不仅有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还建有较完善的中小学校、幼儿园、文化站、医院等福利设施,汽车站、电信、自来水供应、公园等公共设施。集贸市场个数和农村商业网点大幅度增加,专业市场已有80多个,人均拥有道路面积、绿化覆盖率等指标均有明显提高,城镇居住环境更加优美。2014年,全市24个重点镇中13个镇被列为国家级重点镇。
产业支撑持续增强。我市坚持“以城促产,以产带城、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加大产业集聚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引进、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等重点工作,全市产业集聚区建设再上新台阶。全年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0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围绕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持续开展大招商活动,成功举办了2014中国·商丘国际华商节,引进了一大批知名企业和项目。全市深入开展“项目服务年”活动,强化重点项目监管,以项目建设带动投资快速增长。全市市管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05亿元,比上年增长28%,富士康实训工厂、顿汉格力、史丹利复合肥等80个项目竣工投产。
现代服务业快速推进。我市把商务中心区作为发展服务业的重要载体,引进总部经济,壮大规模,拓宽领域,优化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突出发展物流业,依托豫东物流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亿丰国际商业博览城、多美滋豫东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等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铁快运、南航快运、中通、申通等国内知名物流企业相继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发展金融业,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29亿元,比年初增加149亿元;全市贷款余额792.8亿元,新增贷款完成164.3亿元。当年新增存贷比超过100%,贷款增幅全省第二,增量全省第四。同时,引进金融机构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郑州银行、浦发银行已成功落户商丘,睢县、宁陵县村镇银行相继开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阿里巴巴·商丘产业带于去年4月15日正式上线,已入驻和正在办理入驻手续的企业617家,涵盖9大行业6000余种产品。加快软件开发、呼叫中心、信息咨询、服务外包等第三方服务企业发展。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快市场拓展、塑造旅游品牌,去年7月5日开通了首趟从上海到商丘的旅游专列,为我市开拓了旅游市场,进一步提升了商丘旅游和城市形象。
城乡民生不断改善。我市认真落实省定十项民生工程和市定十件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全市各项民生支出284.8亿元,增长14.2%,占公共财政支出的8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5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7970元,增长10.5%。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7万人。继续完善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城区办学条件,商丘幼师新校区投入使用。“舞台艺术送农民”、“百戏进百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完成了年度计划。城乡居民养老、医疗、工伤和失业保险覆盖率均在95%以上。新农合全市参合农民617.2万人,参合率99.3%。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4.71%。,政策生育率98%。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项目65个82854套。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淘汰造纸、电解铝、制革、酒精等落后产能,提前一年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安居”、“乐业”、“保障”、“发展”,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事关民生的诸多热点问题正逐渐得到改善和解决,功能完备的保障措施正承载起广大群众的幸福生活。
推荐阅读: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