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月7日消息: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公布,湿地补贴政策实施,首次开展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系统评价、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特征变化实行三级预警、黄河流域9省区联合建立湿地保护网络……
2014年这一年,一系列重大措施让我国湿地保护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湿地总面积80404万亩,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即湿地率)5.58%。10年间我国湿地资源呈现许多变化:湿地面积减少5094万亩,其中自然湿地面积减少5064万亩,分别减少8.82%和9.33%。湖泊湿地沼泽化,河流湿地转为人工库塘等情况也很突出。湿地保护面积增加7889万亩,受保护面积达到34864万亩,湿地保护率由30.49%提高到43.51%。新增国际重要湿地25块、湿地自然保护区279个、湿地公园468个,分别达到46块、577个和468个,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湿地保护体系。威胁湿地生态状况主要因子已从污染、围垦和非法狩猎三大因子,转变为污染、过度捕捞和采集、围垦、外来物种入侵、基建占用五大因子,影响频次和面积都呈增加态势。此外,还面临着湿地功能有所减退、湿地保护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国家林业局提出多项措施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完善2002年—2030年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制订分阶段的实施规划。推进湿地保护的制度建设,制定全国湿地保护条例,已有20个省(区、市)出台了地方湿地保护条例或办法,4个省份已将湿地保护列入地方人大立法计划。实施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扩大湿地面积,增强湿地功能。针对湿地保护模式、湿地退化机理及修复关键技术,以及湿地利用模式等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
从2010年开始,中央财政就设立专项资金,启动了湿地保护补助项目。至2013年,共实施湿地保护补助项目324个,覆盖了全国所有省份的241处湿地。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区4590万亩湿地得到了更好的保护;通过退耕还湿、生态补水、疏浚清淤、栖息地恢复等,共恢复湿地36万亩。2014年中央开始建立湿地补贴政策,新增了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退耕还湿试点和湿地保护奖励3个支持方向,当年补贴资金比2013年增加5.4倍,总计安排中央财政资金16亿元,国家安排2014年实施湿地补贴项目268个。
加强湿地公园建设管理。2014年新批建140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试点国家湿地公园20处,新增湿地保护面积760多万亩。
自加入国际《湿地公约》,成为缔约国以来,我国湿地保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目前,我国有46处湿地列入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自2014年开始,国家林业局对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特征变化实行由低到高的黄色、橙色和红色三级预警。2012年7月至2014年11月,我国开展了国际重要湿地的生态系统评价工作,成为首个对所有国际重要湿地开展生态系统评价的国家。评价结果显示:我国湿地生态系统综合健康指数为6.06,健康级别为“中”;湿地生态系统综合功能指数为7.00,功能级别为“好”。单位湿地价值为每年每公顷11.42万元,全国湿地生态系统总价值每年达2668.31亿元;其中湿地产品、休闲娱乐和环境教育等直接使用价值835.22亿元,调节大气、调蓄洪水和净化去污等间接使用价值1715.42亿元,生物多样性价值64.47亿元,生存栖息地价值53.20亿元,分别占湿地总价值的31.30%、64.29%、2.42%和1.99%。
推荐阅读:
(来源:国家林业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