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五年生态建设 生态共识深入人心

2015年12月08日 09:11济南日报范俐鑫

中国园林网12月8日消息: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五年来,凝聚起这样的生态共识,济南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从未间断且愈发宽广,济南人对“水清、天蓝、树绿、气爽”的梦想从未消减且愈发强烈:

城市绿色指标明显改善——2011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初见成效,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1.1%,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3平方米;如今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十大行动”,“六城联创”取得阶段性成果,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大气质量综合改善率连年提升;

人居环境更加宜居宜业——露天烧烤、占道经营等12项整治行动强力推进,开放式小区、农贸市场、背街小巷、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的环境卫生旧貌换新颜;治水、治山、治绿力度不断加大,趵突泉群持续喷涌,泉水节成功举办,城市发展彰显着山、泉、湖、河、城相融相生的特色魅力;

经济可持续发展实力迅速增强——启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与省会城市群其他6市“抱团”治理雾霾;持续加大扬尘源头治理和管控,对钢铁、水泥、石化等高污染行业限期治理,培育起一批技术能力强、运营管理水平高的环保企业,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均呈下降趋势,生态文明的软实力日益凸显;

……

五年来,客观的区位条件和地形气候特点,固有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快速推进的城市建设和经济目标等一系列因素交错叠加,让这座城市的生态建设一路艰辛一路收获——面对困难挑战不悲观泄气,面对成绩不盲目乐观,济南以其独有的精神力量、果敢实践,为“生态惠民”作了最好的诠释。A 生态建设刻不容缓。城市发展,不仅仅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高质高效的经济增长,还包含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天蓝水清、惠泽民生。

五年时间,一张“蓝天绿水青山”的生态表格越填越满、越填越细——

2011年初,“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被重点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生态构想有了明确的任务单。狠抓节能降耗、防治大气污染、整治重点河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57家市控污染源重点监管、确保小清河水质指标达标、加快十六里河等市区8条重点河道截污……一系列务实举措开始落地生根;

看看2012年的成绩单——治理破损山体13座、完成造林21万亩、新建绿地4950亩、绿色通道195公里,城市绿化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分别较上一年度提高0.8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群泉连续9年喷涌,大明湖及护城河水质保护工程顺利实施,荣膺水生态文明市全国唯一试点城市;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率达到90%,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同比改善率达到2.3%……这样的数据令人欢欣鼓舞;

2013年,“PM2.5”成为各地区生态治理工作中的热词。这一年,“努力创建生态文明城市,构建省会永续发展新格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的政府承诺掷地有声,城区河道污水不直排、建设提升绿地150万平方米、新增造林面积20万亩、加大PM2.5整治力度、确保100户重点用能企业累计完成节能量105万吨标准煤……目标越细,任务越重,难度越大;

2014年,从广大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环境问题入手着力攻坚,全市统筹推进“六城联创”工作——面对雾霾多发状况积极应对,治标治本多管齐下,狠抓燃煤、扬尘、工业生产和机动车排放等重污染源治理,启动东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和工业余热利用工程,大力推广太阳能光热利用与建筑一体化和先进节能减排技术,淘汰黄标车40491辆,大气质量综合改善率达15.9%……“创城为民、创城惠民”的路径清晰可见;

即将过去的2015年,坚决治霾的攻坚战一路奋力向前,全市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和节能降耗等指标持续改善。市级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奖惩机制建立后,市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作为市级补偿资金。建成区(含县城)范围内65条河道全部完成截污整治,四条省控河流小清河、徒骇河、漯河、章齐沟污染物总量减排提前一年达到“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削减目标。森林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水土流失治理率、破损山体整治、自然保护区面积比例等各项指标均有较大进展……一次次攻坚的背后意味着艰辛的付出。

五年生态建设,济南一步一个脚印。然而,城市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仍然十分严峻,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的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不能松懈。B 绿色梦想任重道远。生态文明建设没有样板路,更像是城市在改革发展中对既往发展模式的自觉矫正、不断创新。

曾几何时,济南人对天气的变化开始如此关注。2013年9月19日,济南首次启动环境空气质量预报,“PM2.5”、空气质量、污染源、雾霾此后愈发成为热点词语。今年9月、10月,济南连续两次空气质量位列74个城市末位,长期处于后10名的位置,令人揪心。然而,揪心过后不是灰心丧气、犹豫不决,而是“一揽子”的决策部署、更有力的全民行动。广泛的“生态共识”已经转化为积极的“生态实践”。

如果从生态建设的角度看2015年,这一年,形势严峻、任务繁重、意义非凡。11月15日,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市委书记直言问题、再提要求,“我们无法改变地形、气候等客观条件,但必须尽力而为、主动作为……做我们能做的事,做能快做的事”;10月21日召开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专题会议上,市长给各级各部门下任务,“找准原因、对症下药,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时隔7天,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专题会议落实情况调度会议召开,各级各部门再领“军令状”——以决战必胜的姿势,推动大气质量得到根本性好转。

从目标任务到落地见效,城市绿色生态的目标务实可期:11月22日,省会城市群7市“抱团”治污;11月27日,市领导带队、分8个组突击检查全市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情况的第二天,市委常委扩大会议通报情况、分析成因、提出防治对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治霾更像是一场考验智慧与毅力的持久战——五年来,在更高经济指标的追寻中,济南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毫不手软;在不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规划中,济南展现出视山水如珍宝的“吝啬”;在推进项目建设、发展实体经济的热潮中,济南对外来企业的挑选谨慎有余。C 环境就是一种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带来更多生产要素的主动聚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就会在自然的馈赠中越发强劲。

2015年11月24日,“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功的消息传来,“六城联创”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回顾创建之路,这是一个保障机制逐步完善的五年——统筹整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市级投入资金50多亿元、县区级投入10亿元以上,全市群众义务植树累计达7500余万棵;

这是一个森林网络特色鲜明的五年——济南森林公园、小清河生态绿廊、西客站片区和旧城改造片区绿化工程全面铺开,山体绿化、荒山造林、道路提升的绿色行动迅速见效;

这是一个生态经济共赢的五年——花卉苗木、林产品加工产业渐入佳境,全市发展林下经济面积24万亩,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的森林旅游开发进账颇丰,全市森林旅游年总收入达到12亿元,带动其他产业年增加产值10亿元。

保护和发展并不矛盾。随着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济南人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事实证明,越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越需要生态文明的强力支撑;坚持建设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并没有因此而减缓经济列车的速度。

风物长宜放眼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生态文明建设不只是种草种树、末端治理,而是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空气常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必须经历一次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必须掀起一场场轰轰烈烈的绿色革命。

推荐阅读:

内蒙古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

湖北:将在中学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进行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重中之重

环保部:完善生态功能区划 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来源: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