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月28日消息:从“黄”到“绿”,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给陕西持续“上妆”,使其容颜焕发。
据最近两次的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曾黄土漫天的陕西,至2009年,林地面积攀升至1.84亿亩,占省国土总面积的59.64%,森林覆盖率达41.42%、林木蓄积量达4.2亿立方米;到2012年,陕西省林地面积提升至2.11亿亩,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8.42%;森林覆盖率为45.67%。陕西因生态蜕变,被媒体称为“北方的江南”。
陕西省林业厅有关负责人自豪地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全省年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超过2680亿元,相当于全省GDP的近1/3。
绿渐肥、黄渐瘦,转变的过程并不容易。
陕西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和3个气候带,横贯东西的秦岭和桥山将全省分为陕南秦巴山地、关中平原、陕北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三大自然区域。尤其是陕北,沟壑纵横,植被稀少,是我国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地区之一。
近年来,陕西林业系统为扩大全省绿色版图面积,让黄土高坡旧貌换新颜,积极推进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逐步强化征占用林地管理、大力推行可持续经营等,夯实了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长的基础。
“森林资源监测一马当先。”陕西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给全省林业生态建设发展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陕西在时间紧、任务重、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凝心聚力,完成了森林资源清查、二类调查、公益林区划落界、林地落界及保护利用规划编制等工作。特别是二类调查和林地落界及保护利用规划,将全省森林资源落实到了山头地块,森林资源管理的指向性和可操作性大大增强。
“得知森林资源的‘家底’后,便要突出严格审核,以减少林地资源再次流失。”这位负责人表示,陕西省林业厅始终在既不触碰林地保护红线,又能保持经济增速的框架内探索,努力做到依法供地与控制用地规模并行。为此,对国家和省级重点工程及基础建设和民生项目优先保障;对一般商业性项目尽量缩减占地规模;对国家禁止或超标准使用林地的项目一律不予供地;对盲目扩大用地规模,造成林地闲置超过两年的,无偿收回。其中,2014年,省林业厅对各地盲目扩大征占用林地规模及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等行为进行了规范,对征占用林地补偿办法进行了修订,强调了生态红线的严肃性。
宽严相济,力控林木资源消耗同样重要。陕西省继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后,及时开展了人工商品林采伐试点,并对国有林采伐继续严格实行拨交、检查、验收及蓄积、材积双控制度;对集体林采伐积极推行“一站式”服务、“一卡式”作业设计和蓄积量单项控制制度;对因种植结构调整在农耕地上栽植的林木实行自主采伐;对原木、锯材、竹材和木片严格实行凭证运输,放开了对“三板”及其他木竹制品的运输范围;在木材经营加工方面,严格核定资源承载量、核实原料来源等,并积极倡导开展森林剩余物的加工利用等等。
为加强依法治林,陕西省划定了林业生态红线,并着手制订严格的考核办法,以纳入政府责任制考核;已建立了县级政府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印发了《破坏森林资源违法案件通报制度》,并将案件查办和责任追求情况纳入绩效考核。此外,建立了林政、公安、纪检联动机制。2014年,省林业厅与西安专员办联合开展了以开山采石和乱建别墅为重点的专项行动,与西安专员办和省检察院拟定了关于加强案件督办协作配合的意见,对保护资源、震慑犯罪起到了积极作用。
“全省森林覆盖率不低于45%,森林面积不低于1.39亿亩、林地面积不少于1.84亿亩、森林蓄积量不低于5亿立方米,治理和保护恢复植被的沙化土地面积不少于2100万亩,秦岭、巴山、桥山、黄龙山、关山五大重点林区森林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陕西省林业厅有关负责人说,这是陕西省的生态红线,是发展的底线,更是加速的起跑线。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