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践行“五海”资源保护 绘就海洋生态美景
中国园林网12月2日消息:几乎没人能抗拒海的魅力,尤其是漳州的海。碧海蓝天,水清沙白,无论是漳浦翡翠湾,还是东山岛马銮湾或是诏安县城洲岛,无不令人流连忘返。最惬意的是,在金黄色的沙滩上,听涛观海,看潮起潮落。最怡人的是,树影、人影汇集交织,漳州715公里海岸线,生机勃勃,郁郁葱葱。
纵观近年来漳州海洋事业走过的每个阶段,无一不打上了鲜明的“生态文明”烙印,“五海”资源保护工作更是纳入当前漳州市建设生态市的重要抓手之一。继2014年11月漳州市印发《关于加强“五海”资源保护的通知》,拉开了全面加强“五海”资源保护工作的序幕后,漳州市随后又下发《关于下达沿海各县(市)“五海”资源保护责任目标的通知》将“五海”资源保护落实到沿海各县(市)政府,在今年7月28日市委十届十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的《漳州市生态建设“七个五”行动计划》,更是把“五海”资源保护作为漳州市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提出建设目标。
如今,一个集魅力海湾、浪漫沙滩、璀璨海岛和碧蓝海水于一体的美丽海洋生态区正在漳州崛起。
开展沙滩修复与管控
作为一个滨海城市,沙滩是漳州一个标志性名片。
漳州滨海沙滩资源丰富,拥有31个海滩,海滩岸线长108公里,其中,主要海滩24个,大多分布在九龙江口以南的龙海港尾湾和隆教湾、漳浦浮头湾和将军澳、东山乌礁湾和马銮湾、诏安大埕湾和后湖等地区,具有沙粒细白、坡度平缓、滩面宽阔、水清浪小等特点。
近年来,漳州市十分重视滨海沙滩保护工作,设置沙滩红线管控区域,保证岸线向陆域一侧至少200米范围内禁止开展可能改变或影响沙滩自然属性的开发建设活动;并计划在5年内完成对占用沙滩养殖、营利性开发建设项目的清理工作。
此外,加强沙滩管理,严厉打击非法海砂盗采行为。按照《加强河道及海域采砂管理的决定》和《漳州市海域采砂管理规定》(以下称《管理规定》)要求,严格控制海砂开采,坚决处置破坏和垄断沙滩的各种行为。自《管理规定》实施以来,漳州市共查处非法采砂30宗,收缴罚没款300万元,遏制了非法盗采活动的猖獗势头。
今后,漳州市还计划在2020年前完成对东山乌礁湾和马銮湾及金銮湾、漳浦浮头湾和后蔡湾、龙海隆教湾、诏安大埕湾等重点沙滩的生态修复与整治工作。
规划建设滨海湿地公园
去年11月份,漳州市出台了《关于加强“五海”资源保护的通知》文件,明确提出,岸线资源不允许其他私人和单个项目占用,确保漳州保留的自然岸线比例不低于38%。
“加强海岸与滨海湿地保护对于保护岸线和维持其生态功能有着积极意义,也是海洋生态环境建设重要的一环。”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说。近年来,漳州市设立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龙江口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及东山珊瑚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滨海湿地珍稀海洋资源,此外,开展海岸与滨海湿地修复工程,完成东山东南部沙滩2150米护岸的修复,并改造深埋沙滩上的取排水管,美化海岸与滨海湿地环境。
据了解,漳州市将在规划建设一批滨海湿地公园的基础上,继续对原有滩涂、盐田等进行改造提升,同时,禁止新增以围海的方式进行滩涂养殖,严格控制利用现有盐田、滩涂和滨海湿地进行围填造地,对部分造成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的滩涂养殖、盐田,实施退滩还海、退盐还海,还海岸与滨海湿地自然风光,恢复生物多样性,让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加强海水水质管控
海水是海洋之根本,防止海洋污染则是维护海水水质的必要手段。为还漳州一片蔚蓝海水,市海洋与渔业局开启了多渠道、多手段的陆源入海污染物治理,2011-2014年,漳州市海水水质达标率连续四年蝉联全省沿海设区市第一名。
开展监视监测,及时掌握污染情况。市海洋与渔业局制定《漳州市重点水产养殖水域环境监测与预警预报工作方案》,组织开展辖区内主要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海洋保护区及重点养殖区等监测;组织人员对漳州市赤潮易发区进行日常监视监测,防范赤潮灾害。通过监视监测,及时掌握漳州市海域海洋环境的每一点变化。
管控污染源头,控制陆源污染。联合环保部门开展“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年”活动,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惩治力度。集合市、县两级海陆力量重点检查漳州市漳浦县赤湖皮革产业园区、东山铜钵排污口、漳州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等多家入海排污单位海洋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海洋部门与环保部门联合向当地政府发出《联合执法整改意见函》,要求其制定整改措施并限期改正。
开发与保护海岛资源
浯垵岛、南碇岛、林进屿、石矾塔岛、兄屿岛、弟屿岛、东门屿、城洲岛……犹如散落在漳州海域上的一颗颗明珠,是漳州独有的珍贵海岛资源。漳州海岛资源丰富,海域内共有岛屿228个(群岛7个)。
近年来,漳州市设立了南碇岛、菜屿列岛、兄弟屿等7个海岛特别保护区,并设立保护区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推动无居民海岛保护。此外,诏安县城洲岛国家级海洋公园特别保护区获国家海洋局批准成立。
今后,漳州市还将实行无居民海岛资源分类管理,分特殊保护类、一般保护类和适度利用类三大功能区块,实行分类管理。其中,严格控制保护类海岛以各种名义进行经营性开发建设;对适度利用类无居民海岛,坚持先规划后开发,优先落实生态保护措施,切实做到开发利用与生态修复并进;对可开发利用的无居民海岛,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批准擅自占用、出让、转让和出租。
“凡用于经营的无居民海岛,其开发利用行为必须符合单岛规划的功能定位,并通过市场化配置,公开获得无居民海岛的使用权。另外,属于无居民海岛旅游开发项目的,原则上要求投资规模达到5亿元,年度投资5000万元以上。”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漳州还将以无居民海岛为核心地带,力争在城洲岛、东门屿、林进屿、南碇岛等无居民海岛创建一批国家级海洋公园。积极开展重点海岛整治与修复,改善海岛及周边海域生态环境,保护珍稀海洋资源。
整治海湾生态环境
海湾是人类从事海洋经济活动及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基地、建设港口首选和生态保护重要区域。加大海湾生态环境整治力度,必须严格控制湾内围填海规模,确保辖区湾内养殖用海规模只减不增。
下阶段,漳州市将加大重点海湾海洋生态环境整治力度,将严禁在《福建省海湾数模与环境研究》成果所确定的不可行围填海区域进行围填海;禁止在湾内通过围垦、填海等方式发展渔业养殖;从严控制占用湾内海域进行工业、房地产等项目开发。
“过去几年,我们持续组织实施了八尺门海域、漳江入海口等海域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目前,八尺门海域、云霄漳江口湾等七个海洋环境生态修复项目已通过省海洋与渔业厅验收”,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说,“此外,还将推动海湾生态整治项目工作,加大对隆教湾、佛昙湾、漳江口湾、东山湾、诏安湾等重点海湾海洋生态环境的整治力度,争取在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项目上取得较大进展。”
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江河湖海,年年有鱼”是我们共同的愿景,近年来,市海洋与渔业局大力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每年人工放流真鲷、日本对虾、石斑鱼、大黄鱼等名贵鱼(虾)种数亿尾,有效维护漳州市水域水生生物多样性,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近年来,我们明显感觉捕到的石斑鱼、真鲷、黑鲷等名贵鱼种多了,收入也较之前提高了不少”,受采访的东山渔民高兴地告诉记者。
作为惠民政策,国家、省、市每年安排资金开展渔业增殖放流,同时,漳州市积极组织开展涉海工程海洋生态补偿,不断扩大漳州市增殖放流的规模。2011年以来,利用涉海工程海洋生态补偿、政府投入、社会捐赠等渠道筹集资金1500余万元,在漳江口、九龙江口、后蔡湾、诏安湾、东山湾等海域(水域)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放流鱼、虾、贝类等18亿尾(粒)以上,通过大规模实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改善渔业生态环境,维护海洋生态多样性,促进海洋生态平衡。
推动渔业产业转型升级
浅海养殖不仅影响海洋生物的繁衍生长,而且加速废弃物沉积,造成海域空间减少,水域的自净能力大大降低。
针对浅海养殖问题,市海洋与渔业局要求各级各部门对本辖区的浅海养殖情况进行摸底,并确定清退范围。加大执法巡查力度,一旦发现非法新增养殖,第一时间予以取缔,巩固清退成果,杜绝清退后回潮的现象。同时,面对养殖面积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主要采取推广工厂化养殖、深水网箱养殖、标准化养殖池塘等生态养殖模式,发展优势品种产业、休闲渔业等措施,引导养殖户从粗放养殖转向精细养殖,提高养殖业产出率,并大力推进远洋捕捞作业方式,确保漳州市渔业生产总值不受影响并稳步增加,促进渔业产业转型升级。
推荐阅读: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