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治理湿地 宿松为何投入如此巨资?

2015年11月27日 09:41中国绿色时报杨友来 刘鸽

中国园林网11月27日消息:2015年9月,安徽省宿松县启动专项治理华阳河湖群湿地工程,将在5年时间投入近5亿元资金改善湿地的生态环境。

宿松县的湿地面积虽然位居安徽省首位,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湿地出现萎缩和生态退化现象,这不仅影响着湖区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甚至还直接威胁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为尽快缓解和消除由于湿地退化带来的生态问题,宿松县决定加大对华阳河湖群湿地的保护力度。

华阳河湖群湿地是宿松的宝贵财富。

据安徽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公报显示,宿松县湿地面积超过7万公顷,占全省湿地面积104.18万公顷的6.82%,居全省首位。其中,华阳河湖群湿地包含三湖(黄湖、大官湖、龙感湖)两河(二郎河、凉亭河)流域,总面积5万多公顷。

作为宿松县面积最大的湿地,华阳河湖群湿地拥有大量的野生动植物,有105种浮游动物、310种脊椎动物,鱼类89种、鸟类156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20种,14种鸟类列入IUCN极危、濒危、近危、易危受威胁等级。华阳河湖群湿地还是白鹤、东方白鹳等野生鸟类的迁徙停歇地。

华阳河湖群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与宿松县84万人口息息相关。据统计,华阳河湖群三湖两河流域湿地涉及宿松县的19个乡镇、184个行政村、16万多户农户。

但是,由于不科学的管理,使华阳河湖群湿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

2013年,宿松县人大常委会对全县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后指出,宿松县湖泊型湿地生态环境被破碎化,湖泊养殖种类与密度不合理,具体表现为:部分水域植物种类趋向于单一化,有的湖泊底部已呈现“荒漠化”;湖泊局部水域富营养化严重,湖底腐殖质过多使湿地食物链受到破坏,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湖泊相继建闸以及水产养殖业发展等行为,使江、湖水体连通性变差。

专题调研准确地找到了华阳河湖群湿地出现“亚健康”状态的原因。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恢复湖群湿地,2013年12月,宿松县林业局提出设立湿地保护区并获得安徽省政府同意。湿地保护区的设立,仅是宿松县为保护湿地生态迈出的一小步。

为让湿地资源受到依法保护,宿松县划定了保护湿地生态红线,组织专人设置了界桩50根、界碑20块、宣传碑22块,逐步扩大湿地面积,增强湿地生态功能。宿松县采取工程建设和生物治理相结合的修复措施,恢复湿地自身功能和生命活力,严禁滥捕滥捞和过度养殖。同时,宿松县林业等部门还开展了联合执法行动,开展不定期检查,有效保护了湿地资源的安全。

此外,县林业局还计划在华阳河湖群6个乡镇启动退田还湖工程,通过建设生态养殖渔业示范区、湿地文化产业园等,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产业转型。

广大群众也加入到保护湿地的队伍中来。

通过县、乡政府的多年宣传,湖区群众已充分认识到保护湿地的重要性。宿松县程岭乡的张正友是土生土长的湖区居民,6年来一直义务巡湖护鸟。张正友说,现在鸟多了,景美了,还有不少外地人特地跑到这偏僻乡村来看鸟呢!

虽然已有初步效果,但湿地生态保护和治理依然任重道远。

2015年9月,宿松县林业局结合县情实际编制《华阳河湖群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项目》,获得安徽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复。项目拟建华阳河湖群三湖两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湖群周边污染综合防治工程、产业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建设工期为5年,工程总投资近5亿元。目前,宿松县林业局正在开展项目开工前期的准备工作。

推荐阅读:

深圳茅洲河人工湿地将建成科普教育基地

河北京津保生态过渡带湿地面积达330万亩

杭州西溪湿地杨家牌楼将恢复古西溪辇道

广西乐滩国家湿地公园有望添景观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