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26日消息:在葫芦岛的历史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承载着一个城市的追求与梦想。曾经,这里是一座重化工业城市,森林覆盖率不足30%;如今,这里被誉为“辽西之肺”、“天然氧吧”,森林覆盖率达到36.16%,成为辽西地区首个国家级森林城市。
山在城中,城在海边,与大海有缘,与森林为伴,葫芦岛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绿茵围绕、碧水环城的绿色画卷。探寻葫芦岛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之路,人们不得不惊叹:葫芦岛这场绿色攻坚战打得无比艰难,但也无比精彩。“国家森林城市”的获得,不仅标志着我市森林和绿化面积大幅度提高,城市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又取得了新的成绩,更标志着我市向生态立市、文化兴市、经济强市的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创建森林家园,是一场重大历史使命的生动实践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部分,森林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
1989年,葫芦岛建市以来,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生态优先的方针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党政班子换了一届又一届,但生态立市的原则没有丢,造林绿化的干劲没有减,林业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
2003年,很多城市对园林城市的认识还处于模糊阶段,集聚着“中国化工行业摇篮”企业的葫芦岛,已将国家园林城市的桂冠戴到了头上。“‘创森’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葫芦岛,建设宜居城市、提升幸福指数的重要载体,更是建设沿海经济强市、打造葫芦岛发展‘升级版’的关键要素。”时任市长的市委书记都本伟做出了明确解答,“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城市竞争力,‘创森’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葫芦岛对城市发展的追求更要上升到打造“绿色城市”的新高度。由此,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成为葫芦岛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1年,市委、市政府就提出推进和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工作的目标;2012年1月,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7月,发函国家林业局,正式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申请;2012年12月,近千人参加的超大规模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动员大会召开……
谋定而动,高端发力,全民参与,葫芦岛开启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绿色梦想。
按照“建设海岸森林城、打造生态葫芦岛”的“创森”目标,我市根据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特征和资源利用的分异性,以及森林城市建设与发展对绿色空间的拓展性、趋同存异等要求,先后制定了《葫芦岛市“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葫芦岛市林业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2)》、《葫芦岛市青山工程规划》等。聘请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编制了《葫芦岛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并于2013年1月19日正式实施。
从提出想法到摸底、部署,再到调研、学习,我市铆足了劲儿,推动“创森”工作。当下,倘若从高空看葫芦岛的国家森林城市“图案”,已呈现出“一核、三星、两屏、三网、多点”之状。一核为连山、龙港、兴城形成的三位一体的大城区绿化;三星为南票、建昌、绥中三个卫星城区绿化;两屏为山区生态屏和沿海防护屏;三网为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和农田防护林网;多点是村镇绿化、苗圃和林业特色经济产业基地。
追逐绿色梦想,创建森林城市的脚步坚定执着
盛夏时节,纵览滨城大地,处处葱绿。莽莽苍苍的人工林,绵延不断的防护林,蓊郁葱茏的公路林……我市在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同时,为城市发展构筑起一道坚实的绿色屏障。
针对市域森林覆盖率、城区绿化覆盖率、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指标与国家标准有差距,以及村屯、水岸、道路林木绿化率不达标等不能打一点马虎眼的现状,葫芦岛缺啥补啥,有针对性地实施“五大工程”。城市森林建设工程。“山清水秀,绿树成荫,卫生整洁,空气清新,美丽宜居”的生态滨城建设目标,对城市公共绿化、居民小区绿化、城市道路绿化,升级改造;实施环城林带、公园游园、休闲广场、城市出入口及街路、居民小区、单位庭院、水岸等绿化工程,见缝植绿,见缝播绿;建设五里河、连山河、月亮河等城中河带状公园;启动建设茨山河带状公园、海滨栈道公园、兴城河入海口湿地公园、卧龙沟森林公园、轿顶山公园;建设高新区、龙湾中央商务区、东戴河新区、觉华岛旅游度假区和打渔山泵业园区等生态园区。
工程的直接效果就是,“一环、两轴、两通廊、四带、多点”的城区森林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全市新增绿地1303.97公顷,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1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66平方米,市民“抬头可见绿,隔窗可观景,出门可游园”的愿望基本实现。
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以宜林荒山、沿海基干林带绿化为重点,通过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防护林体系,构筑辽西地区绿色生态屏障。用3年时间完成了4年建设任务,完成造林绿化面积20.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近6个百分点。
绿色廊道建设工程。实施通道绿化建设,打造城乡绿色林网。突出生态功能,增加生态廊道绿量,兼顾景观效应,构建区域生态廊道系统。大力实施了通道绿化建设,推进高速公路、国省道、铁路沿线及两侧山体的造林绿化美化,新增绿化里程1142.9公里,道路林木绿化率达到89.08%。深入开展了河流、水库、沟渠沿线及周边区域绿化,新增河流绿化长度373.3公里,水岸林木绿化率达到87.3%。重要水源地有林地面积达到3593公顷,森林覆盖率71.4%。
森林村庄建设工程。实施绿化模范村、绿化示范村建设,荒山荒地,“四旁”、庭院全部绿起来,197个村屯成为绿化模范,村屯林木绿化率全部达标。
青山工程。“小开荒”还林、超坡地还林、围栏封育、矿山生态治理、公路铁路建设破损山体生态治理、墓地坟地治理同时开工,14327公顷土地上的荒山秃岭处处披新绿。6542.2公顷坡耕地还林,2095.8公里工程围栏完成,149.8公顷矿区生态得到治理,建设生态公墓33座,全市破损山体得到有效生态修复。“五大工程”的实施,让我市追逐绿色梦想的脚步更加坚实。现在,在葫芦岛,植绿、护绿、爱绿、兴绿已蔚然成风、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连续5年在90%以上;全市累计投入“创森”资金50.2亿元。
一路景相随,四季不断档。如今,葫芦岛城乡步步留景、处处现绿,为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人文特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放大绿色效应,发展绿色经济,山绿民也富
经济与生态始终被认为是一对矛盾,但既要经济效益,也要生态环境,鱼与熊掌兼得,这是葫芦岛的态度,也是葫芦岛的行动指南。
林变“摇钱树”,山成“聚宝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更是要打造富民强市的绿色经济。通过“创森”不仅要打造宜业、宜居的良好生态环境,更要促进葫芦岛绿色发展,奠定葫芦岛长远发展的基石。
每到金秋时节,南票区张相公乡响水河子村的鲜枣都会吸引四面八方的批发商。张相公乡乡长黑利民介绍,发展枣产业,富了一方百姓。全乡1.1万亩的枣树种植面积,年产值可达1864万元。其中,响水河子村的大枣收入占到了全乡总收入的1/5,占全村农民年收入的30%。
在南票区像响水河子村一样发展大枣产业的重点村有30多个,全区大枣年产值高达2.5亿元,占林业总产值的60%。枣产业也已成为南票区农口类的四大产业之一。
发挥山的优势、挖掘山的潜力,做足林果文章,葫芦岛既保住了“青山绿山”,又留住了“金山银山”。市林业局局长张振勤介绍,以南票发展大枣为代表,几年来,我市以“创森”为契机,积极推动“一县一业”的发展战略,一批经济林产业发展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农民发家致富的“摇钱树”。例如:建昌核桃、绥中白梨、葫芦岛大红枣、南票大枣、建昌新开岭山楂都成为响当当的品牌产品,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还有,建昌县被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建昌雷家店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首批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兴城的农函大玄宇食用菌野驯繁育有限公司被国家林业局授予森林食品行业突出贡献奖等等。
连山区新台门镇香炉山村的张守刚投资2亿元,在占地1.3万亩的蟠桃山地区建设休闲养生度假庄园。栽下了23万株榛子、松柏,扣下了进口樱桃、蜜桃、蓝莓等反季节精品采摘大棚。
连山区山神庙乡围屏山村的左桂生,承包百亩荒山发展榛子产业。“榛子苗是区林业局免费送;政府投资50多万元帮我们引水上山,这样好的创业致富机会,必须得抓住。”
政府引导、支持,典型引路、示范,投资林业的葫芦岛人越来越多。据林业部门统计,目前我市经济林达到14.36万公顷;全市林业总产值预计达到53亿元。“创森”改善了生态环境。近三年来,在“创森”和“蓝天工程”、“碧水工程”两项生态治理工程的共同作用下,我市年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4.5%。境内主要河流及水源地水质达到地表水Ⅱ、Ⅲ类标准,山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22.4%。土壤流失量减少499.15万吨。“创森”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依托“创森”效应,打响了“生态宜居滨城”的城市品牌,吸引了中石油、中石化、中航工业、中广核、德国西门子、英国乐购、美国沃尔玛、日本花王等17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我市。“创森”还有力促进了旅游业和房地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市旅游业年均增速达到30%,文化旅游业已成为我市新兴的支柱产业,年接待游客超过2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1亿元。2013年,兴城市入列“全国十个空气质量最好小城”。在第20届亚洲旅游业金旅奖评选中,绥中县获省内唯一“十佳绿色生态旅游目的地”称号。在第十一届中外避暑旅游口碑金榜评选中,觉华岛旅游度假区入列“2014中国百佳避暑小镇”。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76亿元,增长30%,商品房销售135亿元,增长60%,增幅居全省前列,内蒙、吉林和黑龙江等地群众,纷纷到我市购房定居。“建设海洋森林城,打造生态葫芦岛”,一个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相得益彰的绿色发展梦想,让城市变成“风景”,让“风景”容身于城市发展之中。眼下,葫芦岛已经实现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绿色之梦,但我们相信,葫芦岛将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追逐更加高远的振兴之梦、发展之梦、强市之梦,让“关外第一市”更具魅力!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