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门市市长肖菊华
中国园林网11月25日消息:“生态建设是‘第一建设’,绿色决定生死。”11月24日,在“2015森林城市建设座谈会”上,湖北荆门市市长肖菊华说。荆门地处湖北版图中心,素有“荆楚门户”之称,国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人口300万。荆门是长江中游农耕文化的发祥地,5000多年前孕育了古老的屈家岭文化,境内低山、丘陵、平原、湖泊兼有,是湖北中部重要的生态屏障。
肖菊华说,荆门市自2011年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经过4年努力,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2.42%,主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5.8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8.5平方米。“山水环抱、城乡一体、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风貌正日益彰显,优越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荆门最优势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最靓丽的名片。”她说。作为内陆城市,荆门市也曾一度把经济建设、招商引资、GDP摆在唯一重要的位置。但经济发展了,生态质量下去了。
肖菊华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后,荆门市树立起生态建设是“第一建设”的理念,明确提出“绿色决定生死”,并落实湖北省“生态立省”战略。“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改善民生”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科学编制《湖北省荆门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荆门市林业生态建设总体规划》等规划。4年来,荆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投入超过80亿元。
肖菊华认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提升市民幸福指数“第一良策”,森林城市建设既要让群众受益,也应让更多的人参与。
记者注意到,与其它城市不同的是,荆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开展了“五化”建设(城市道路景观化、城郊道路绿带化、庭院小区森林化、义务植树基地化、公园游园便民化)、森林“五进”(进社区、进庭院、进小区、进园区、进家庭)活动,让乡土乔木挤占空间,让绿色植物覆盖建筑,让绿篱花草呵护土壤,保护森林“绿肺”、湿地“蓝肾”。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荆门市全市年均新造林面积占市域面积的1.05%,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990万立方米,道路林木绿化率达87.9%,水岸林木绿化率达87.2%,营造出“无山不绿、有水皆清、万花迎春、绿荫护夏、彩叶映秋、红梅照雪、四时花香”的生态环境,市民幸福指数倍增。
目前,荆门市市中心城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9.32%、45.8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8.5平方米,公园、游园、森林广场达到47个,绿化达标单位(小区)430个,占比86%。
在农村,荆门市在1300多个村栽上风景树,建起小游园,484个村达到省级绿色示范村标准,248个村先后被命名为“绿色示范村”“生态村”和“宜居村”,建成10个森林城镇。
建设森林城市不是一个花钱的事业,相反,在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的同时,也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肖菊华介绍,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与荆门“绿色化发展”同频共振,双促双赢。荆门因地制宜建成用材林基地200亩、特色经济林基地200万亩、花卉苗木基地60万亩。围绕木材加工、森林食品、绿色能源、花卉苗木、森林康养和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等六大绿色产业,已经培育3个国家级、23个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成立322家林业专业合作社,预计今年林业总产值可达180亿元。培育出了宝源OSB精木板、汇澄茶油、汇源果汁、爱斯曼黄桃、漳河柑橘等15大林业品牌,产品畅销国内外,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源泉活水”。
肖菊华介绍,荆门还建设了产业城。以全国首个国家现代林业森工科技产业园-湖北东宝森工科技产业园为平台,以国家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北宝源木业有限公司为依托,以定向结构刨花板为核心原料,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了占地30平方公里、华中地区最大的森工产业城,入驻亿元企业12家。此外,荆门还在“大柴湖”建设“中国花城”,建设了全国最大的凤梨、红掌、白掌生产基地。新建了湖北省规模最大的花卉苗木交易市场——湖北十里花木交易中心,吸引全国600余家商户入驻。
青山、绿水、繁花和生物多样性资源,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肖菊华介绍,目前荆门有大口、虎爪山等4个国家森林公园,漳河、莫愁湖等10个国家、省级湿地公园以及13个自然保护区(小区)。依托森林景区,建设森林人家609家,生态休闲基地1219处,建成旅游名镇10个,还建设了中国农谷百公里紫薇花景观带、荆西北百公里深秋红叶景观带、京山百公里生态画廊、江汉运河百里银杏景观带、汉江百公里景观防护林带等6大绿色景观廊道。春赏桃花、观鸟三阳;夏漂鸳鸯溪、游农谷紫薇花海;秋采漳河柑橘、赏东宝红叶、观虎爪山十里银杏;冬看京山雪中茶花,已经成为荆门生态旅游的经典品牌。
推荐阅读:
(来源:一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