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23日消息:葱郁的常青树、金黄的银杏、鲜艳的红叶石楠……这些错落有致、色彩斑斓的植物,让单调的冬天“靓”了起来。泉水湾湿地公园建设,让老泉河焕发了新光芒。
环境好了,风景美了
假如时间回到两年前,老泉河可不会是这般风致。在市民高建国的记忆中,这一片以前是私搭乱建的房屋和遍地垃圾。“树没这么多,水也没有这么干净。”正在钓鱼的高建国说,这里的环境变美了以后,他来钓鱼的次数也比以前多多了。
“泉水湾湿地公园就是沿着老泉河建设的景观带,全长4公里,绿化面积30万平方米。”颍泉区林业局局长付振说,泉水湾湿地公园位于颍泉区泉河北畔,包括老泉河河道、西湖闸和泉颍闸之间的泉河河道以及古颍州西湖遗迹,规划面积611.9公顷,其中,湿地面积为374.75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61.24%。泉水湾湿地公园整体工程的一期项目主要在城区,围绕市民休闲娱乐需求着力打造“城市大花园”。
据介绍,老泉河是人工水利工程留下来的泉河故道,主要包括坎河溜闸和泉颍闸之间的老泉河河道及两侧滩地,具有独特的湿地形态和功能。
2014年,颍泉区湿地综合治理工作全面启动,利用已有的湿地资源条件,建设泉水湾湿地公园,实施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遏制城乡无序开发,统筹流域内农业生产用水需求,完善水源工程建设,缓解由湿地退化而导致的生态问题。
分区管理,科学保护
付振说,围绕“城市大花园、湿地景观区、生态健康地、休闲欢乐谷”的总体目标,湿地公园划分为四个区域,实行分=区管理和规划建设。“合理利用区是已建好的泉河城区段,生态恢复区主要在郊区段。在泉河上游坎河溜段两侧,流转土地植树造林,形成湿地保育区,颍泉区白庙镇的一段则是科普宣教区。”
为充分发挥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的重要作用,泉水湾湿地公园在规划建设中,引入了“海绵城市”的理念。“充分运用森林截留、地面缓流、水生植物净化、降低面源污染等技术措施,做到科学治理、科学保护。”付振说,通过植树造林和地面的浅沟缓流,来减少地面径流。也就是说,把水留在老泉河,这样一来,干旱时可以取水灌溉,涝的时候可以保水。
在整体规划中,将在湿地公园周边流转土地6700亩进行造林绿化。目前,已栽植紫薇、樱花、海棠、木槿等花木3000余亩。“植树造林不仅能加快湿地恢复,还丰富了湿地动植物资源,为候鸟和珍稀水禽提供更广阔的栖息环境。”付振说,据调查统计,湿地公园共有维管束植物102种,野生脊椎动物198种,鸟类89种。
据了解,目前生态恢复区已完成规划,今冬明春可全面开始实施大规模建设,预计在三到五年内可以完成整体工程。
推荐阅读:
(来源:阜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