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斗门计划5年建成生态宜居城镇

2014年08月07日 10:35南方日报崔汝枝

过去两年,斗门的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提升。王荣 摄

中国园林网8月7日消息:以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为统揽,当前珠海正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建设国际宜居城市。

划定生态红线,打造港珠澳合作重要平台,让城市更城市乡村更乡村,公共服务更智能化……6日上午,斗门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宜居城镇的大会,并公布了《中共珠海市斗门区委珠海市斗门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建设生态宜居城镇的决定(讨论稿)》(简称《决定》),正式吹响了深度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建设生态宜居城镇的号角。

根据决定,围绕国际斗门、生态斗门、美丽斗门、低碳斗门、智慧斗门、幸福斗门等六大目标,斗门将以新型城镇化为抓手,以高端规划为引领,凸显山海相拥、田城相依、沙田水乡的斗门特色,主动融入珠海西部城区建设,加快构建“一河两园三组团”新格局,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生态安全和谐、功能与国际接轨、空间集约高效、设施绿色低碳、生活和谐宜人、管理高效便捷的生态宜居城镇。

国际斗门

成为港珠澳国际合作重要窗口

未来两年,一座兼顾百货、超市、零售、娱乐等场所的商业综合体将出现在井岸大桥旁,填补斗门城区无大型商业综合体的现状。日前,由珠海新名扬投资有限公司设计的名扬国际广场项目挂上了市住规建局公示,该项目占地近4万平方米,规划拟建一座主体5层局部6层的商业体,东侧设有下沉广场,与沿河景观带衔接。

除此之外,珠海科技创意产业园、宇航国际会展中心、电力家和城商业中心等国际化项目都将入驻,港澳企业总部纷纷布局斗门,粤港澳游客到斗门体验生态游将更加频密……未来的斗门,将在珠海共建港珠澳国际都会区的进程中发挥桥头堡和后花园作用,全面服务珠海参与珠三角一体化和珠江口宜居湾区建设。

斗门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梁元东表示,要以坚持“岭南水乡,生态宜居”的理念,以改革创新为抓手,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四化”互动,全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把斗门打造成生态之城、低碳之城、智慧之城、滨水之城、花园之城。

《决定》提出,斗门将通过实施国际化营商、港珠澳核心旅游建设、国际化商贸区域建设、区域物流基地建设、交通网络升级工程等推动建设国际斗门,力争5年内建设成为港珠澳国际合作的重要窗口。

显然,交通区位优势是斗门的重要资本。随着港珠澳大桥今后通车,香海大桥、井岸大桥、井岸二桥、省道S365线中心涌至井岸二桥段工程、西沥大桥改建等交通升级工程推进,将为斗门进一步融合港澳,对接珠海西岸地区发展奠定基础。

实际上,为了对接港澳,斗门日前已出台《鼓励总部企业发展实施办法》,对落户斗门企业总部实行分级奖励。未来,类似于珠海科技创意产业园这些致力引进国际总部经济的企业,在斗门将获得多项高效快捷的政务服务。斗门将全力培育国际化营商环境,借助港澳平台吸引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关注,重点引进高端产业、优质项目、先进技术和总部经济。

6日的会议还提出:要加强旅游业集群开发,以乡村生态旅游为载体构建以黄杨河、斗门镇为轴,涵盖以文化休闲旅游圈、沙田水系旅游圈、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圈、水乡非物质文化旅游圈、生态观光旅游圈的旅游格局。以“文化+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致力将斗门打造为粤港澳生态旅游胜地。

推荐阅读:

湖北:西沟乡以生态工程构筑美丽乡村

河南:郑州生态宜居价值被提升与重塑

安徽:芜湖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责无旁贷

我国低碳产业正在从“理念认同”走向生态实践

 (来源:南方日报) [分页]

生态斗门

划定生态红线打造全球最大水松林之城

漫步在斗门黄杨河边,清风拂面、绿树成荫,如今“一河两岸”工程全面铺开,西堤路上部分绿化已逐渐成型,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生态文明建设正给斗门的市民们带来越来越多看得见的实惠。

在过去的两年,斗门新增园林绿地面积36万多平方米,2013年绿化覆盖率达到21.12%。有4个大型污水处理厂和227个垃圾中转站(其中永久中转站20个)等城市环保工程建成运行。今年有27处危险山坡和“烂山头”已开始整治复绿,即将显现成效。

生态文明一直是斗门开展所有工作的核心理念,为了进一步保护可持续自然生态环境,昨日会议上提出,要推行生态红线计划、低冲击开发模式、加强环境污染整治等方面重点领域推行生态斗门建设。

其中,配合珠海市生态控制线划定工作,斗门将以生态红线作为经济社会活动的空间管制界限,确保生态用地规模不低于国土面积比例的60%。加强对水松林、近岸滩涂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打造全球最大的水松林之城。

低冲击开发模式将被率先引入“一河两岸”、生态新城等工程的建设。《决定》提出,将低冲击理念融入城市水安全保障、水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和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建设低冲击城市设施,结合采用节能工艺、绿色能源、绿色建筑和绿色市政,打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低冲击示范城区和示范项目。

低冲击开发模式是国外新兴的城市规划理念,它是“生态城市”的有效实现手段之一,其理念可延伸到城市建设的减少周边环境破坏、减少对资源的消耗、低碳排放等方面。可以预见,到下个月“一河两岸”的首段工程完工后,市民将可以率先体验到低冲击开发模式保护下的纯自然生态。

与此同时,推动建立区域环境联合治理协同机制,实施新增工业项目百分百进入园区、污水垃圾百分百达标处理、裸露山体百分百恢复绿化、节能减排百分百实现目标的“四个百分百”行动。

美丽幸福

以“城市—片区—新镇”模式开发新区

目前,斗门产城融合的重要平台富山产业新城进入了实操阶段。8月1日,《珠海富山产业新城战略发展》、《珠海富山产业新城产业规划》、《珠海富山产业新城空间战略研究》、《珠海富山产业新城城市布局研究》等系列关于富山产业新城的开发规划正式成果首次对外公布,意味着产业新城即将迎来大规模开发阶段。

这是斗门优化紧凑均衡的城乡空间,建设美丽斗门的一大举措。斗门区委副书记、区长周海金表示,将坚持“让城市更加城市,乡村更加乡村”的开发理念,围绕产业园区建设新城、新区和新镇,统筹安排新型社区、交通设施、公共设施、市政设施等开发建设,提高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

上述开发理念围绕着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要义以人为本,同时结合“五年再造新斗门”的目标,同步补齐城乡短板、强化城乡特色,致力破解城乡二元化。

斗门将构建“面向区域、生态间隔、多极组团式”的总体空间布局,按照组团模式推进城市新区开发,建立由“城市—片区—新镇”构成的渐进式、集约组团型城市空间拓展模式,重点推进西部中心城区开发建设和富山、新青产城融合。

西部中心城区的A、D、E三片区都在斗门区,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目前,A片区已开始进入土地征收阶段,D片区的原白蕉科技工业园正进行升级转型,万科、时代、华发、金地等大型房产企业已进驻并开始建设,呈现出建设热潮,而E四片区已纳入城市更新计划,现已引进时代地产等大型房企参与升级改造。

“水网纵横、山水相拥”一直是斗门自然生态的优势。斗门将进一步塑造岭南特色、望山见水的城市风貌。与此同时,把幸福村居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特色风貌营造、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大力提高乡村风貌建设水平,打造彰显岭南乡土文化特色的示范村居。

斗门将探索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城市更新、普通商品房开发、存量住房消化、工业园区生活配套建设相结合的新举措和新机制。鼓励金融机构支持保障性住房融资,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多渠道、多方式地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提升居民幸福感。

智慧低碳

公共服务智能化轻点手机可享便民服务

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要求之一,智慧、低碳将成为斗门未来的城市和产业发展的关键词。不久的将来,斗门居民将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获取最新的交通信息、出租车电召、停车诱导等出行服务,享受智能化的教育、医疗、社保以及网上政务服务。

6日的会议提出,斗门将促进低碳产业发展、引导创意产业发展、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建立低碳机制工程、完善信息基础配套、推动城市管理智能化、建设智慧政府等多个举措,以此探索智慧、低碳循环发展模式。

在智慧斗门方面,斗门加快建设智能交通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构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车联网”服务平台,全面采集来自各方的交通运输运行和服务信息。支撑出行规划、信息发布、停车诱导、出租车电召等交通信息服务应用。

不仅如此,斗门推进协同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实现各政府部门电子化服务流程无缝贯通。推进、完善人区医疗“一卡通”服务,以教育、医疗、社保三大领域为重点,积极推动社会服务智能化建设。

在低碳建设上,已投入使用2周年的伟创力珠海园区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累计已节约了3400吨标准煤,减少了近1000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这是两年前伟创力为推行绿色生产,探索再生能源领域的一个突破。而未来,这种低排放低消耗的创新改造将在斗门园区不断铺开。

按照计划,斗门将以伟创力珠海园区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为依托,推进斗门太阳能光伏发展,实施新青科技工业园10MW国家金太阳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调整能源结构,加强企业技改力度,引导使用新能源生产。

推荐阅读:

湖北:西沟乡以生态工程构筑美丽乡村

河南:郑州生态宜居价值被提升与重塑

安徽:芜湖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责无旁贷

我国低碳产业正在从“理念认同”走向生态实践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