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城乡生态化建设 绿化须先行

2014年08月06日 09:19山西经济日报

绿化山西成果显著

中国园林网8月6日消息:投资5亿元开发建设的“北方的九寨沟”—山西通天峡景区位于长治市平顺县东,山高山高16001600多米多米,,是太行山脉中最险、最长、落差最大的一条峡谷。景区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多达四五十处。景区的游客们感受着“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奇景。

年均造林45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年增1个百分点

今年4月中旬,太原西山地区的圪僚沟游人如织。8天时间,来了50多万游客。一年前,圪僚沟还是一个荒山秃岭、恶臭熏天的垃圾填埋场。现在何以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太原市强力推进荒山绿化,垃圾填埋场变身千亩森林公园,4万株樱花竞相绽放。到圪僚沟赏樱花,几乎成了春季太原最隆重的盛事。不仅太原市民全家出动赏樱花,榆次、太谷、平遥、忻州等地的百姓也专程前往。

荒山变生态园在太原不稀奇,近三年太原新建成29处集森林生态调节、森林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城郊森林公园。到山西各地去看看,更是满目青山满眼绿,满城花香惹人醉。三晋大地正发生着巨大变化—

历史上的山西,森林茂密、湖泊遍布、气候宜人。由于长期战乱及过度开垦,到1949年,全省仅残存森林551万亩,森林覆盖率仅2.4%。

改革开放后,山西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在撑起“中国能源大厦”的同时,煤炭的持续、高强度且不合理开采,让山西本就脆弱的生态再次遭到了更加严重的破坏。

而今,缺林少绿的山西变了大模样。全省森林总面积达4236万亩,比解放初增加了近8倍……

年增450万亩新绿,荒山绿了

山西是一个资源大省,也是一个生态弱省。长期以来,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生态环境不堪重负,已成为影响山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制约因素,生态产品也成为全省人民群众的渴望。

2010年7月,省委书记袁纯清提出,要把城乡生态化作为转型发展的根本举措和跨越发展的主要依托,全力推进城乡生态化建设。

城乡生态化,绿化须先行。“栽树,就是栽历史,就是栽人文,就是栽政绩。”袁纯清的话掷地有声:每年造林400万亩以上,到2020年使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6%以上。这是国际通用的生态良好指标最低线。

但山西是林地条件最差的省,矸石山和沙区面积比较大,年均降雨量450毫米左右,造林难度比其他省大得多。

再难也要上。山西拿出真金白银支持植树造林,2012年,省级林业投资12.62亿元,2013年又追加1.74亿元,金额达14.36亿元。全省林业投资连续三年达到100亿元以上。同时,省政府每年拿出500多万元重奖绿化先进单位。

各地更是把林业建设作为创优环境、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按照林业六大工程建设要求,重点围绕两山、两网,沿通道、按山系、整流域集中布局造林绿化工程。

朔州市的决策者们逢会必讲造林,下乡必看绿化。各级干部带着感情抓造林,带着使命全力以赴抓绿化,三晋儿女“绿化山西”的决心可见一斑。

在造林机制上,各地开拓创新,积极探索系列激励措施,充分激活社会各类资源向黑色发起挑战,全省上下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造林绿化新格局。

太原提出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司承载、园区打造”的荒山绿化新模式,允许企业在绿化的同时,获得一定面积的经营性用地,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企业绿化荒山的热情大增,太钢、康培等12家企业上山绿化,总投资300多亿元,实现超过13万亩荒山的连片绿化。

越来越多有思想、有干劲、有作为的个人也加入到造林队伍中。2011年全省涌现出民营造林户超过60万户,造林总面积达到1644.9万亩。同时,山西还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出台林权抵押贷款等配套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农民造林积极性。

四年来,山西围绕“山上治本、身边增绿”的工作思路,不遗余力搞绿化。山上山下、河边路边、矿区城市、居民小区……造林绿化工程像织布的梭子一样,纵横交错,细细密密地为三晋大地织出了一件绿衣裳。2009年-2013年,我省营造林面积连续五年列全国前三名。

在大规模、高强度造林绿化推动下,全省每年平均造林45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年增1个百分点,森林总面积达4236万亩,比过去翻了近8倍,成为全国森林资源增幅最大的省份之一。

有了树,有了大面积的绿化,生态环境大为改观。山西地下水位上升了16米,太原空气质量退出国家监测的74个城市的最差前10位。

让城市拥有更多色彩,家园美了

2013年暑天,当国内许多地方的“桑拿天”、“火炉城”炙烤着人们的时候,太原却是凉风习习、清爽宜人。在全国避暑城市排行榜中,太原名列前茅,成为全国最佳“避暑胜地”之一。这与太原大规模搞绿化,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分不开的。

太原是座“坐在煤堆”上的城市,如今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9.07%,绿地率达到了34.1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66平方米。绿色给太原带来了“清凉”,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

推荐阅读:

河北:承德积极做好“亮化 绿化 净化”三大工程

福州:尤溪洲大桥创新绿化模式 改种爬藤植物

福建:以南京绿评机制保住榕城绿化“家底”

河南:郑州推行PPP模式 助力城市绿化建设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分页]

像太原一样,伴随着“绿化山西”建设步伐的加快,一场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县城)为契机,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活动在我省各市县轰轰烈烈地开展。

省住建厅提供的数据显示,到2012年底,我省22个设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为38.6%、34.12%和10.82平方米,较2010年分别提高了1.94%、1.73%和1.78平方米,在中部六省排第4、3和3位,在周边五省排第3、2和4位。

值得一提的是,绿化在城市全面提档升级,建设者们让绿色溢满城市的同时,做足了“花卉文章”,进一步提高城市彩化和美化效果。他们改变了以往简单地增绿、铺绿的旧模式,在街头、游园、广场绿草中配植大面积五颜六色的时令花卉,令单调的街头绿地变得姹紫嫣红、色彩斑斓,别有一番景致。

在他们的精心装扮下,城市穿上了五彩云锦般的靓装,城市品位大幅提升,市民拥有了色彩更加丰富、生态更加优美、氛围更加和谐的家园。漫步在太原市区街头,迎春花、桃花、海棠花、丁香花、月季花、太阳花……200多种花卉从春季一直绽放到秋季,芬芳满城,步行其间俨然逛花街。在“绿”中掘金,农民富了

根据袁纯清提出的“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发展思路,各地结合因地制宜,大做林业产业化、兴林富民文章,造林绿化模式呈现出生态林、用材林、种苗花卉、经济林、林下经济、森林旅游产业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大规模造林绿化,全省苗木花卉产业蓬勃发展。朔州市平鲁区种苗和花卉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形成了“基地+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运作形式,呈现出林中有苗圃,苗圃在林中的良好发展态势。2012年,朔州市育苗总面积达7万亩,种苗花卉生产总量2.1亿株,年出圃5000余万株。

在朔州市南榆林乡青钟村,千亩育苗基地密密匝匝地种上了杨树、油松,郁郁葱葱,绵延数里,村里70户农民致富绿化两不误,过去种一亩玉米最多收入1000元,种上树苗,每株卖30元,一亩地能收入3万元。

以干果经济林为重点的兴林富民工程,在以每年新增100万亩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全省经济林总面积达到1800万亩,这意味着可以实现山西农村常住人口人均一亩经济林。来自省林业厅的信息显示,截至目前,我省干果经济林中80%的面积为核桃林,总面积已达700余万亩,成为山西干果经济林中的龙头。出现了左权、盂县、中阳、灵石、垣曲等一批核桃大县,很多县被授予了“中国核桃之乡”和“全国经济林产业示范县”的光荣称号。

林下经济蓬勃发展。在汾阳、柳林、中阳的核桃林、枣林下,绿色谷子、中药材、豆类、黄花菜与核桃树“共生同发展”。

森林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全省森林公园总数已达127处(其中国家森林公园19处、省级森林公园51处),2013年森林旅游人数达1104.68万人次,门票收入1.86亿元,实现林业产值300多亿元。免费向社会开放的84处森林公园日接待游人40多万人次。

荒山绿了,家园美了,农民富了,山西人尽享着在“绿”中生活,在“绿”中掘金的“绿色实惠”。“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的壮美新山西向人们款款走来。

莫道今年风光美,明年景色更宜人。

项目亮点

沁水打造华北地区最大的苗木花卉基地

沁水县彩色苗木产业发展项目,投资规模之大、档次之高,属全省之最。该项目规划建设规模23000亩,总投资约20亿元,主要培育以美国秋红枫为主的多种彩色苗木,填补我省在彩色苗木产业上的空白。目前,600亩红枫郁郁葱葱,长势喜人。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是华北地区规模最大、我省档次最高的彩色苗木产业基地,将推进当地苗木花卉产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

沁水县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办法,普通种植每亩补助1000元,温室大棚每栋补助6000元,大大激发了农民种植苗木花卉的积极性。现在全县已经发展优质苗木花卉5000多亩,成为了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山西退耕还林和配套荒山完成造林2347.5万亩

中央决定从今年开始,继续在陡坡耕地、严重沙化耕地和重要水源地实施退耕还林。省造林局发布消息,截至2013年底,我省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和配套荒山造林2347.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草)694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480.5万亩,封山育林173万亩。

退耕还林工程启动以来,涉及全省113个县(市、区)、1104个乡(镇)的13908个行政村,工程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为我省储备了大量的后备森林资源。同时,工程区域群众增收成效明显,全省退耕还林农户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905.61元提高到2012年的5297.12元,并呈逐年增长的发展趋势。

群众评说

忻州市繁峙县砂河镇镇长张利尧—

绿化让城乡更具发展活力。砂河镇以前也是塑料袋满天飞,北山是座荒山,泥土流失严重,一到下雨天泥沙就冲到附近村庄,生态环境可想而知。经过近几年的生态建设和国家卫生镇建设,这里成了整洁优美、宜居宜业的“风水宝地”。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砂河镇工业园区引进了总投资2.2亿元的中兴实业有限公司卡盘制造项目,成为县里今年重点推进的一个“大块头”项目。山西省住建厅城市建设处干事沈宏—

市民都希望自己居住的城市绿意盎然,环境优美,像公园一样。我省将继续加大力度推进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到2017年,全省省级园林城市(县城)将达到50个,国家园林城市(县城)将达到24个,设市城市要实现“省级园林城市”全覆盖,我们的家园会越来越美丽。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村民尚二香—

我们这里潇河沿岸的河滩地含水量大,以前种蔬菜很容易腐烂生病,经济效益不好。乡里引进康培集团建设苗圃基地,发展苗木产业,成了我们老百姓的致富产业。你看,我家有两亩多玉米地,现在租赁给了企业,一亩地是1100元,算下来3000多元。我还给企业打工,变成了产业工人。我是带班小组长,一个月2000元左右,其他女工一个月能挣1500元-1600元。

推荐阅读:

河北:承德积极做好“亮化 绿化 净化”三大工程

福州:尤溪洲大桥创新绿化模式 改种爬藤植物

福建:以南京绿评机制保住榕城绿化“家底”

河南:郑州推行PPP模式 助力城市绿化建设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