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筑生态红线 谋求经济发展新途径

2014年08月28日 13:38中国环境报叶文建

中国园林网8月28日消息:当一些城市的发展还在一味追求GDP时,福建省厦门市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自觉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勇敢地肩负起“试验田”、“窗口”和“排头兵”的历史使命,努力探索科学发展新途径,建立生态红线管控制度,划定生态红线占厦门陆域面积50%以上,使厦门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相得益彰。

开展生态红线管控研究

从前,厦门一些区域环境承载力不堪重负,全市没有明确的重点保护区和禁止开发区,这对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编制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和厦门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规划,划定生态红线,突出经济社会发展约束性指标,实施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及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并持续改善是全市上下的共识。

据了解,《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20)》明确将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市政交通走廊控制带、50米等高线以上山体等生态敏感区划定为禁建区,并进行重要生态服务保护、人居环境保障和生物多样性保育。通过划定生态红线,厦门进一步优化生态安全格局,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支持能力。

同时,厦门强化主体功能区约束机制,建立严格的生态红线保护制度,划定生态红线、生态控制区和城市增长边界;划分城市生态功能分区,实施生态红线管控措施,研究制定《厦门市生态红线管理办法》和《厦门市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办法》,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给予生态补偿;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维护高水平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

建立生态红线管控制度

2011年12月1日厦门市通过的《厦门经济特区水资源条例》划定了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这一条例时刻捍卫着厦门的绿水青山。不仅如此,厦门广泛开展水源保护、污水净化、废水利用、节水工艺、节水灌溉、节水消费等措施,全面实施“引污上山”渗灌山林(绿)地工程建设,提高污水处理利用率。

此外,即将出台的《厦门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条例》指出:在生态系统服务识别和生态容量评估的基础上,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生态脆弱区划定生态红线。生态红线范围应当包含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洪水调蓄区、海洋珍稀物种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沿海水陆交接带生态脆弱区,以及自然海岛、生态公益林、重要湿地、河道、海拔50米以上的山地。

根据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厦门规划生态红线总控制面积985平方公里,占厦门陆域面积58%,其中刚性生态红线850平方公里,海域生态红线62平方公里,其中海沧区生态红线构成66平方公里,集美区136平方公里,同安区480平方公里,翔安142平方公里。

为了确保生态红线管控制度得到落实,厦门开展绿色政绩评价考核体系研究,制定出台了《厦门市各区、市直部门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引导各级党政部门树立正确政绩观;着手研究《厦门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制度》和《厦门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实施方案》,率先将各区、部省属驻厦部门、市直部门、重点企业纳入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权重达到了22%以上,并实行生态文明建设一票否决和表彰奖励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生态红利助推经济可持续发展

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多年来,地区生产总值从1980年7.4亿元增加到2013年3018亿元;全市生产总值增长了约380倍,建成区面积扩展了近20倍,常驻人口增长了约10倍,但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6%以上;水中化学需氧量浓度基本保持不变,二氧化硫浓度下降一半以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0.507吨标准煤,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耗水11.7吨,资源消耗均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每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创造生产总值1.61亿元、创造工业总产值2.90亿元,在全省乃至国内都处于领先水平。厦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经济发展、生活富裕”,以海湾为背景的城市空间结构,适宜居住的优良自然生态环境,被海内外客人誉为“中国最温馨、最适宜居住的地方”。

近几年,厦门坚持“两高两低”(高科技、高效益、低污染、低能耗),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循环经济,以占全省1.3%的土地面积、9.7%的常住人口,创造出了全省生产总值的15%,财政总收入的25.1%。

按常住人口计算,2013年厦门人均GDP达到13278.58美元。在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厦门的环境竞争力居第6位,生态环境排名跻身四强,突显了厦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成效。

多年来,厦门坚持加大环境基础和公共设施建设,通过实施“蓝天、碧水、绿色、宁静、洁净”五大环保工程,集中力量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全面提升和改善全市生态环境质量,致力于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了全市空气、水环境、海域环境和城乡生态环境质量的逐步好转。为了满足市民亲水、近山的需求,厦门市全面开展了西海域、环东海域、五缘湾、筼筜湖、杏林湾、湖边水库等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以及在天竺山、狐尾山、东坪山、仙岳山等主要山体建设山地公园和进行山体林相改造,受保护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7.4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7%,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

推荐阅读:

青岛:编织绿网 奏响生态文明的“崂山乐章”

江苏:镇江创新依法治理举措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湖南:科学把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

山东:发展生态文明 推进新型城镇化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