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8月25日消息:近日,记者走访发现,在垃圾初步回收环节,省会多数小区并未设置分类垃圾箱,不同种类垃圾被堆放在一起。在省会第一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神兴小区,垃圾分类回收的效果不明显。对于路边分类垃圾箱几乎成“摆设”的现状,多数市民表示,在投放垃圾时并不考虑分类,或不知垃圾如何分类。
多数小区无分类垃圾箱
近日,记者走访石家庄部分小区,发现无论新旧小区,虽然处理垃圾方式各不相同,但大部分均无垃圾分类箱,垃圾被统一堆置在一处,等待垃圾车运走。
在石铁三十三小区,记者发现,9号楼下并没有垃圾箱,该楼设有垃圾道,每层楼均设有一个垃圾口供居民丢掷垃圾。楼底有一处垃圾出口,早上垃圾车会将积攒一天的垃圾清运走。住在该楼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家中的垃圾统一装到袋子内,满了就丢,没有进行过分类处理。
在华脉新村小区,过道处设有小屋状的垃圾箱,每隔十来米就有一处。垃圾箱有两个口,并未标注“可回收”等字样,且内部贯通。记者观察到垃圾箱上贴有红底白字的“高抬贵手,垃圾入箱”,然而不少生活垃圾仍被丢在一旁,塑料袋、果皮、纸板和啤酒瓶等各种垃圾混在一起。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槐中路上的市电影公司宿舍、省医科院宿舍、师大中院宿舍等老小区,发现这里也没有分类垃圾箱,垃圾被统一丢在较大的垃圾桶内,虽然旁边设有电池回收箱,但垃圾桶底部仍有几节被当做普通垃圾丢弃的电池。
不止老小区没有垃圾分类箱,在省会新建的剑桥春雨小区内,有蓝绿两色垃圾箱,没有字样标明哪类是可回收,箱内垃圾也十分混杂,不只有生活垃圾,还有很多纸盒、木板等装修剩下的垃圾堆在上面。
首个垃圾分类小区效果不明显
自2012年7月起,神兴小区成为石家庄市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两年过后,这里的居民垃圾分类情况如何?8月10日,记者来到位于东岗路的神兴小区,进小区大门向西走,便能看到红绿蓝黄四种颜色的分类垃圾桶,它们分别对应着有害垃圾、厨房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掀开“坚守”两年的垃圾桶,记者却发现桶内早已“沦陷”———蓝色可回收物垃圾桶内堆着菜叶、香蕉皮、西瓜皮等,黄色其他垃圾桶内丢着纸盒、葱叶以及装着各种垃圾的黑色塑料袋。而对于电池这类有害垃圾,则未出现在红色的有害垃圾桶内,被随意丢到某个垃圾桶内。在小区单元楼前挂着“垃圾分类、利国利民”的宣传标语,上面写着“分清颜色分类投放”。时值正午,家住该小区的郭大妈拎着一个装满垃圾的黑色塑料袋下楼,“就一些生活垃圾。”说完,她把这一袋垃圾丢进了黄色桶内。
记者了解到,不少居民认为垃圾分类是听起来好,做起来难。“家里就一个垃圾桶,处理的时候袋子一装就丢了,谁愿意把垃圾拣出来再分类?”居民王女士称,两年前刚开始垃圾分类的时候大家积极性还挺好,慢慢就又回到以前了。
此外,记者观察到,除正门西侧四类垃圾桶较为齐全,其他单元门前则只有一或两个垃圾桶,颜色并不固定。[分页]
街头分类垃圾箱成摆设
小区内垃圾分类情况不好,街头垃圾回收情况又如何?记者在槐北路上看到,这些分类垃圾箱分两侧,一侧垃圾箱外标着红色字样“其他垃圾”,下面印有“果皮、剩饭、落叶”等字样;另一侧标有黑色字样的“可回收物,下面的字样是“纸类、玻璃、金属、塑料”。垃圾箱中间部分为烟头和有害物投掷区。
记者在市环卫处了解到,目前石市街边共设有12000个垃圾箱,其中分类垃圾箱占多数。记者在路上查看了约20个垃圾箱,发现两侧垃圾基本一致,塑料瓶、瓜果皮、塑料袋等杂物混在一起。而且垃圾箱内部贯通,烟头、有害物、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并未单独隔开。
随后,记者在体育南大街与槐北路交叉口一处分类垃圾箱附近观察20多分钟,发现市民在丢垃圾时都是随意塞,几乎无人按分类进行投放。“一般都是离哪侧近就丢到哪个里面。”正在等公交的刘先生说,平时没注意过扔得对不对。一名刚下车的女性在垃圾箱前犹豫了一会,将用过的纸巾丢进了“可回收物”内,“原来纸巾不可以回收?我也不太清楚垃圾分类。”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大部分市民在路边扔垃圾时并不考虑分类,而一部分市民则不清楚垃圾具体的分类。
有业内人士指出,现在很多城市都面临着“垃圾围城”的困局,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就是垃圾回收再利用。如果大家都能自觉将垃圾分类存放到指定位置,做到从源头上将垃圾有效归类,后期回收、利用也就可以省去很多麻烦了。因此,建议加大对市民的宣传引导力度,普及垃圾分类相关知识,让大家都能对垃圾分类有所了解。同时,在社区也设置分类的垃圾箱,方便居民分类丢弃生活垃圾。
推荐阅读:
(来源:燕赵都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