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腐败佐证权力腐败无禁区

2014年08月21日 09:47光明网-时评频道堂吉伟德

中国园林网8月21日消息:绿化腐败近年来之所以“新鲜”,皆源于其起步较晚而未能纳入公众视野和监管重点。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绿化作为配套设施而逐渐被重视起来,“绿色城市”和“幸福城市”之类的创建,使得这一领域被高度重视并快速发展起来,加上其所谓的专业性掩盖,其漏洞被腐败分子所利用,并导致腐败现象高发。

这样的案例很多,最终的结果往往让人瞠目结舌,比如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园林绿化局原局长赵桂强,在丽江市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发包和实施过程中先后多次收受贿赂款物共计55万余元,并有161万余元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其他如几万元甚至十数元一棵的树,更是不在少数,一些地方还热衷于栽植名树和好树,因为其间的寻租空间更大。同时,如同“马路拉链”一样,绿化上的“前移后栽”的换树把戏,也被一些人玩到了极致。

对此,有人认为这与园林的特殊性有关,由于其具有一定专业性加上法规的滞后,导致其无章可循,处于滞后的阶段。简单归纳便是,专业化使其难以监督,而制度缺乏又使其无以监督。不可否定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但显然这样的理由并不成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化的领域和行业举不胜举,除了绿化之外,其他基础设施建设,设备的采购等等,可能专业性更强,然而何以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方式?从根本上讲,还是在认识上存在误区,从而留下了监管真空。

就如同之前认为“清水衙门”不会存在腐败一样,对其放松了监管。及至出现一大批“穷庙富方丈”之后,才发现“清水衙门”也是腐败的高发区。近年来,从基础建设到民生工程,从扶贫救济到政府采购再到绿化腐败,都足以说明腐败没有禁区。不是手段上出现了问题,而是反腐的重视度出现了偏差,导致无论是常规的还是具有某种专业性措施,都未能有效发挥作用。

核实绿化腐败其实并不难,高得离谱的绿化成本都有明确的“花草成本”,如果连旁观者都感觉价格泡沫过大令人匪夷所思,专业的监管和审计又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如果再加上招投标的程序把关,按理说要想腐败并不容易,但结果却是监管不设防,一切程序都形同摆设。由此也不难看出,对于权力的约束,除了内部的机制设定之外,必须强化外部的监督,让信息更加公开和透明,让公众都有知情权和监督权。因为阳光是最好的反腐剂。

更进一步,则要对权力之手进行约束,减少其对具体经济活动的干预,避免其集运动员和裁判员于一身。对于专业化的绿化来说,最有效的方法当然是将其交给市场和民间专业组织来做,并由第三方来进行监督,而政府只是充当监督者而不是实施者的角色。相信有了异体监督的“阳光照射”,再加上管办分离的“绿化隔离”,绿化腐败的空间才会得到消除。

推荐阅读:

黑龙江:百顷绿化带打造城市氧吧

湖北:武汉城市绿化条例 游园将受永久保护

广西:良庆区高速沿线绿化近五万平方米

四川:仪陇绿化覆盖面积达407万平方米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