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森林湿地保护任重道远

2014年08月18日 10:03新华网张正富 徐兴堂 李建平 程露

中国园林网8月18日消息:黑龙江省伊春市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红鬆原始林,被称为“中国林都”。与挺拔的红鬆相伴而生的是大片湿地。

从白头鹤的故乡新青到汤旺河的源头乌伊岭,从中华秋沙鸭之乡带岭到小兴安岭南麓的美溪,各种形态的湿地风光旖旎、美丽如画。当地为了保护这些有著保持水源、淨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重要生态功能的湿地正陷入“纠结”。

上世纪中叶,为了经济建设需要,这裡的原始森林开始遭到大规模开发,湿地因此明显缩减。随之而来的是多年冻土退缩,土壤侵蚀加剧,地表径流时间缩短,水土流失严重,局部地区沙化加剧,洪涝、干旱、森林火灾和病虫等自然灾害频发,生态功能严重退化。

意识到问题后,当地政府开始“下血本”保护生态,各地打响湿地“保卫战”。从2009年开始,为了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伊春市开始在林区启动生态移民计划。数据显示,6年来,伊春市共有55个林场所撤并搬迁,搬迁居民13127户30025人。

以美溪区为例,当地共有400多户人家在过去几年中陆续离开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林场。美溪区资源林政局副局长王家鹏告诉记者:“他们生活在大山裡,生活污水都排放到湿地中,还有一些人种地烧荒,经常将湿地一同引燃,不搬不行。”

在带岭区,碧水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陈刚表示,被称为“鸟类活化石”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对自然环境极度敏感,为了给几十隻中华秋沙鸭创造宜居环境,当地不仅禁止居民伐木、捕鱼,还关停保护区附近的工厂、企业。

以湿地和森林为主的生态系统由此慢慢恢复。然而,当地人也为之付出巨大代价。

在美溪林业局碧仓库所附近的一块空地上,记者见到了正採摘木耳的3名妇女。为了保护湿地和森林资源,她们告别了伐木生活,成为“生态移民”。“下山了,但是工作也没了,生活来源成了问题。眼看著今年木耳价格一直往下掉,估计又得赔钱。明年真不知道还能干点什麽。”一位姓邵的中年妇女无奈地说。

当地政府也为“饭碗”被抢走的老百姓著急。多位地方政府官员说,连生存都成了问题,这确实是一个难题。据估算,在2009年之前,全市百分之七八十的经济和就业机会来自林业,生态移民尤其是今年4月1日开始在当地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採伐之后,当地经济命脉丧失大半,失业问题严重。

记者了解到,由于停止伐木,当地百姓缺乏其他经济来源,因此部分民众有著“利用”湿地,即破坏湿地赚钱的冲动,政府为保护湿地顶著很大压力。

由于多数湿地资源丰富的地方都是欠发达地区,伊春面临的这种窘境在全国也有一定普遍意义。如何在全国湿地保护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探索有效保护方式至关重要。

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是多位官员和民众提出的建议。新青白头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刘宝财说,国家和省级政府应该加大补贴投入力度,对于东北一些林区来说,还应帮助这些地方渡过难关,加快经济转型。

据了解,目前虽然大小兴安岭地区都已被划入“生态功能区”,但是该区域内的绝大多数自然保护区并没有被纳入省级财政,目前靠经济效益不断萎缩的当地林业局支撑。

专家建议,中央和省级政府应帮助这些林区发展林下经济,如森林种植业和养殖业、科学採集业等。此外,进行适度的生态旅游开发不仅可分担当地政府财政压力,还能让老百姓看到保护生态给自己带来的实实在在利益,从而有助于更好地保护湿地。

推荐阅读:

江西:遂川县全力保护古树名木

四川:林业执法 威远森林资源的“保护伞”

江西:加强湿地资源保护 打造绿色“生态鹰潭”

山东:生态保护红线覆盖率纳入政府考核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