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6月16日消息:北京市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工程14日启动。北京市文物局透露,今后,传统村落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实物和场所等都将纳入保护计划,修缮时将力争保护原貌,避免大拆大建,在保护的同时还将充分改善当地居住及经济环境。
“目前,我们已经确定了52个保存较好的传统村落名单。”北京市文物局文保处处长王玉伟介绍,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
北京对传统村落的调查也于2012年启动。经过市农委、文化、文物等部门的联合调查、推荐以及文物与保护、建筑与规划、民俗与文化等各方面专家的评审,初步确定了分布在13个区、县的52个保存较好的传统村落名单,并按照“一村一档”要求建立了村庄基本信息。其中,房山区南窖乡水峪村、门头沟区龙泉镇琉璃渠村等13个村落已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调查还在继续,如果发现精华村落,名单还会继续增加,争取在今年年底能整理出一个名录。”王玉伟表示。
昨天,北京先期启动了水峪村瓮桥的修缮工程,北京市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工程由此拉开帷幕。今后,传统村落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实物和场所等保护工程将陆续纳入北京市传统村落保护计划,历史环境要素也将陆续得到保护修缮。目前,市农委已经着手对第一批5处“中国传统村落”启动修缮保护规划,分别是房山区南窖乡的水峪村、门头沟的灵水村、龙泉镇琉璃渠村和爨底下村,顺义区的焦庄户村。
“我们已经草拟了《北京传统村落保护导则》,未来北京13个‘中国传统村落’都将按照规范进行修缮和保护,保护范围包括民居、风貌、产业、基础设施、环境等。”市农委村镇建设处处长郭子华表示,对传统村落的修缮将注重保护原貌,避免大拆大建,未来还将对传统村落里面的建筑进行普查,争取将更多的建筑纳入文保单位,加强保护。本组文/本报记者赵婷婷摄影/本报记者魏彤
现场探访
可惜晚一步震撼景观已被破坏
昨天,房山区南窖乡水峪村村口的瓮桥修缮正式动工。水峪村形成于明清时期,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是具有北方农村风格的四合院民居建筑群。水峪村有“三绝”:古宅、古碾、古中幡。村里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时期古建筑群落100余套620余间。
村里有两座古桥,一座叫瓮桥,一座叫罗锅儿桥。昨天启动修缮的就是村里的瓮桥。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桥面已经被绿色的施工围挡围了起来,但桥洞(也称瓮门)仍可通行。透过围挡,依然可以看到瓮门上雕刻的一块白石,上面的“宁水”二字仍清晰可辨,村民告诉北青报记者,这两个字寄托了祖辈人抚水安洪的美好愿望。
穿过瓮门,眼前一条青石铺就的S形古道蜿蜒而上,100余套、520余间四合院民居建筑随着青石路的曲线错落有致地布局在路两侧。可以看出,不少房屋虽然都已破败,但由石块垒成的古朴院墙仍很牢固。
“这个古村落曾经长期淹没在山林中,被人遗忘。直到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被大家发现,我来的时候这里正好刚刚下过雪,那个景色太美,太震撼了。”市农委村镇建设处处长郭子华说,在申报历史文化名村时,相关保护规划也开始启动编制,但可惜的是,2012年冬天他们第一次来时看到的一些景观,在这个过程中已经被破坏甚至消失了,“对这些古村落的保护一定要快,否则遗憾一旦形成就难以弥补了。”
推荐阅读:
(来源:北京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