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联手保护山西古建筑

2014年05月09日 11:08山西日报 孟苗

中国园林网5月9日消息:众所周知,古筑建保护一直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始终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难题。山西作为木结构建筑的文物大省,这一问题则显得更为突出。

3月17日至4月11日,由省文物局与意大利文物保护与修复高等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古建筑保护修复高级培训班在太原举行。意方委派了9位文物专家对我省古建方面的40位研究技术人员进行无偿培训,使大家了解到了欧洲国家较为先进的古建筑保护和修复理念,成为山西与国外顶级文物保护研究机构进行的首次密切合作。

    它山之石,让山西专家有了新理念

4月11日上午,是中意古建筑保护修复高级培训班结业前的最后一堂课,记者如约来到太原理工大学培训现场进行采访。来自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的学员刘宝兰称,如此跨国界的培训在文物大省的山西尚属首次,更是拓展我们现代文物保护理念和实践的一次有益尝试。

刘宝兰在文物保护领域里是一位实力派专家,也是这批学员中最有发言权的女性学者。她说,此次培训时间虽短,但中意专家严谨科学的保护理念和在保护文物方面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对我省今后的文物保护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培训中,意大利专家从文物保护国际宪章、布兰迪的《文物修复理论》、国内外文物价值的内涵到文物建筑测绘、记录、木构建筑结构分析及针对木结构建筑的干预、建筑的建造艺术、环境物理化学、木质材料的辨识、木质结构方面修复、木质绘画层的结构等方面均做了认真解讲。通过学习,不仅使我们对文物保护理论与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再梳理,也使我们在保护理论、修缮原则、文物的核心价值、文物保护勘察记录、方法、保护手段等方面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特别是在文物价值和认识及如何在木构建筑保护中更好地贯彻“可识别性”原则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使我国目前文物保护实践中价值评估存在的认识误区得到纠正。

刘宝兰说,还有一点感受特别深。她发现,在文物保护修复领域,意大利的文物保护与修复在做项目、评估、实施时,都由一个系统单位来完成。他们是以一种“圣神”的事业心来做事。而中国的文物保护与修复,则是设计、评估、工程脱节。一直以来,可以说是各干各的,不能由一个系统单位全面完成。这让我们对中国文物保护与修复是做“事业”,还是做“职业”“产业”提出了反思,是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思考。

    意专家期待,在文化遗产领域进一步开展新的合作

意大利文物保护与修复高等研究院安娜玛利亚教授是首次来山西做培训工作,她利用课余时间参观和了解了山西的一些重要的古代建筑。

安娜玛利亚教授讲:“我们有幸参观了山西一些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观看应县木塔、云冈石窟和其它一些古代寺庙。在我们来到中国之前,就已经通过照片对这些古代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进行了初步的了解。今天,通过近距离地观察这些古代遗产的结构和装饰特征,我们才真正能够欣赏到很多建筑和装饰上的具有技术和美学方面的特色之处,这次身临其境的观察,我们获得的是真正的震撼和感动之情。山西确实拥有着不可估量的、有价值的古代建筑遗产,不仅对于创造它们的中国人民来说是这样的,同时对于整个人类而言也是如此。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有必要为保护、拯救、保存和将它们传承向未来而付出所有能够付出的努力。”

关于山西的古建筑保护与修复,在技术上还存在哪些问题?安娜玛利亚教授委婉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她说:“对于我们而言,这次在山西合作开展培训班的机会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因为它可以使我们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这个主题下,通过双方的参与来分享各自的知识,在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经验中形成对照和交流。目前意大利和中国在修复中采用的方式确有不同,但通过有共同愿望的合作一定能够诞生出新的修复手段。”

意大利文物保护与修复高等研究院院长卡波尼坦言,该研究院是1957年意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商定的国际文物保护修复研究中心,以文物保护修复研究国际合作为目的的政府组织。这次培训,展示了意方教师和中方教师共同为古代建筑修复和现代修复方法学这一主题描绘的一个蓝图,共同为两国间的技术人员提供了学术交流和丰富彼此见识的一次机会。山西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希望通过这次机会,能够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进一步开展一系列新的合作项目。

    山西古建筑,保护与修复需每一代人持续关注

古建筑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岁月当中,山西的先辈们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为我们留下了一个个建筑上的奇迹。目前,山西共有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2处,位居全国之首。山西是我国古建筑遗存最多的省份,总量多达28027处,其中木结构建筑更是上起魏晋,下至民国,时代连续,品种齐全,传承有序,可谓独步华夏,无出其右。山西也因特殊的地理位置、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原因,保存下元代以前极其丰富的各类古代建筑7222余处。使得山西境内在唐代以来,每个历史时期几乎均有完整实例保存,且品类多样,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成了我们认识历史、传承文明的有效载体之一。

众所周知,古建筑保护一直是我们国家的一项重要国策。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始终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难题。山西作为木结构建筑的文物大省,这一问题则显得更为突出。正如省文物局副局长刘正辉所说,长期以来,文物保护队伍、尤其是文物科技保护人才匮乏,始终是山西省文博事业的短板。本次只能先对省直9所研究单位的40名骨干力量进行培训,然后再逐步提高我省的科技保护能力。

省文物局局长王建武说,当前,山西繁重的文物保护任务与队伍、人才的匮乏形成很大反差,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迫在眉睫。我省现存古建筑28027处,假定其中10%即2800处亟须保护修复,按照目前我省施工一级队伍的实力,每年仅能完成20余处,全修一遍也得140年。

当意大利文物保护与修复高级研究院文物修复师隆格教授听到这个数字时,并未感到惊讶。他说:“文物保护工作本身就是个漫长的过程,这需要每一代人持续的关注,共同来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

推荐阅读:

江西古建筑“飞”到盐城大纵湖

云南:丽江古城又发火灾 古建筑群保护引关注

南京现唐代古建筑遗址 或为李白笔下凤凰台

山西将首次为“古建筑认领”立法

(来源:山西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