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松阳构筑生态屏障以水治水

2014年04月04日 11:17丽水网

中国园林网4月4日消息:近日,松阳县松阴溪河道中的生态滩上一派繁忙的景象,一边三人一堆、五人一群忙着开挖土穴,种植樟树、乌桕、垂柳、柿树等树种,一边沿着河堤抛下一块块大石头,为新建的生态滩披上“石头外衣”。

在今年的“五水共治”攻坚战中,松阳构筑生态屏障,探索以水治水。“石头外衣”让百里防洪堤成为鱼儿别墅和大树的家,新修复的水中沙洲,为的是全面恢复河道水生态系统。

松阳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曾建伟说:“我们种树、抛石就是为了把鸟儿、小鱼和小虫等吸引过来,让水生植物多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生物链,以生态治理手段来‘治水’。”

据介绍,今年,松阳将通过新建或改造生态堤防,实施河岸及滨水绿化、渔业增殖放流、引种水生植物、营造水景观、发掘水文化等综合整治措施,改善水域生物群落,保护和重建河漫滩、河心洲等人工湿地,全面恢复松阴溪河道水生态系统,增强水流的自净化、自循环和自修复功能。

在松阴溪水南段,记者见到了已完工的“生态堤坝”:只见堤坝不再是“钢筋加水泥”的模式,而是由一块块石头垒砌而成,成了鱼虾最好的休憩繁衍“别墅”。数百棵柳树、樟树、樱花树分别在堤脚、堤顶和斜坡上迎风摇曳,防洪堤更成了鸟儿天堂和居民散步、锻炼、休闲的好去处。

在松阴溪中央,数个小沙洲静静矗立。“以前是河道采砂,现在是水中设洲。”曾建伟说,一个小沙洲,就是一个完整的小生态,有水草鱼虾鸟类,附着在它四周的微生物群落都能有效净化水质。

为此,根据规划,接下来,松阳不但要保留原有的沙洲,还要在合适的位置增加人工沙洲,逐步恢复已消逝的人工湿地,保护河道植物资源,给各类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

从地图上看,整条松阴溪呈“非”字型贯穿松古盆地,南北走向的数十条支流汇入溪里。支流水源不干净,直接影响松阴溪水质。如今,在支流治理上,松阳实施“百村绕水”工程,先将原本污泥淤塞、垃圾横流的河道畅通,再引活水进村,让河道自然清澈起来。

在该县新兴镇横溪村大木山自然村,一条长300米、宽25米的绕村水渠里溪水汩汩。村口河埠头边,村民谢巧兰正在刷洗毛芋。“水可干净了,我们这才来洗菜。”谢巧兰说:“现在大家都约好了,再不向小溪里乱倒垃圾,乱排污水。养成好习惯,保护水生态。”

推荐阅读:

山东:未熄烟头随手丢 80余亩生态公益林被烧毁

江苏:生态文明 将苏州打造成全国最大的湿地群城市

福建:马尾全力打造生态富民强区

福建:科学把握“百姓富”与“生态美”的辩证关系

(来源:丽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