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3月5日消息:3月3日,科技部向媒体通报雾霾治理科技工作情况时表示,十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雾霾天气是内外因叠加的结果。科技部社会发展司司长马燕合称,国外经验表明雾霾治理需要30年左右的时间,但我国不需要这么长的时间。
一句“治理雾霾无需30年”的回答,这种自信不啻为一剂良药。有了自信,才能对未来精准预判,实现“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变,从而为治污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治理雾霾无需30年”的表达,对内是清醒地鞭策自己,对外是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强大自信的中国。尤其是在更加严格有效的环境管理要求及现代科技支撑下,在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调整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只要我们信心足、斗志旺、方法准,治霾所面临的困难定能迎刃而解。
在今年的两会上,雾霾治理成为提及频度最高的热点之一。代表委员们认为,政府应进一步加强防治力度,更加注重运用市场和法治手段,督促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形成合力,以实实在在的成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造福全体人民。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注重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不再仅以GDP论英雄,而是通过加快经济转型来促进可持续发展。有了这样的大局意识,“治理雾霾无需30年”就不是一句空话。
难能可贵的是,“科技治霾”已经成为一种治理共识。推进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对治理大气污染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最近国务院公布了“有史以来最为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环境保护部正在督导各省(市、区)制定落实相关实施细则,近期即将推开,一旦对大气污染治理有了监督考核,必会更大程度上调动企业治霾的积极性。有了“科技治霾”的全面发力,“治理雾霾无需30年”当非虚言。
推荐阅读:
(来源:新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