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3月14日消息:3月11日,笔者从大方县林业局获悉,大方县退耕还林落实“三个结合”,实现“三个显著”,成效明显。
将退耕还林与基本农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相结合,实现生态效益显著提高。通过实施以坡改梯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农田建设,配套小水窖、拦沙沟、排洪沟、水毁工程、植树种草等,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村能源户退耕还林14888户,占退耕农户的36.6%。全县森林覆盖率从2000年的29.8%提高到2013年的41.8%,提高11.98个百分点,其中退耕还林工程直接新增森林面积43万亩,提高森林覆盖率近8个百分点。退耕还林后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退耕地内的土壤侵蚀模数从退耕前的3930吨/年·平方公里下降到330吨/年·平方公里,下降91.6%。大方县羊场镇穿岩村退耕还林4432.3亩,涉及村民434户,到2012年全村森林覆盖率由退耕还林前的16.8%提高到65.89%,成为大方县退耕还林、恢复生态系统、调整产业结构,实现“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典型范例。
将退耕还林与实施生态移民相结合,实现社会效益显著提高。共安排生态移民103户、 402人,有效缓解了迁出地承载的人口压力,修复、改善了生态环境。全县农村产业结构得到合理调整,三大产业的比重从“一二三”转变为“二三一”,2012年三大产业比重调整到“17:45:38”。
将退耕还林与发展畜牧业、发展可持续产业相结合,实现,经济收入显著提高。坚持“林下种草,林草结合,草畜配套,以短养长”,加大封山禁牧和舍饲圈养力度,逐步改变传统放牧习惯和方式。在退耕还林工程区封山禁牧面积达45.5万亩,占全县退耕还林造林面积的261.8%。各地从实际出发,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形成特色”的原则,采取多林种、多树种搭配,探索林草、林药、林菜、林果及乔灌经济林结合等多种治理模式,利用退耕土地,增加农民收入。2000年退耕农户人均纯收入仅为860元, 到2012年人均纯收入增加到5006元,增幅达482%。吃、穿、住、行、医等条件大有改善,退耕农户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推荐阅读:
(来源:新华网 稿件来源: 毕节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