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3月13日消息:昨天,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
走在市区街头,主干道两旁行道树亭亭玉立,它们不仅为自然景观增色,还有阻截、反射及吸收太阳辐射的效果。当然,这些行道树都是移植过来的,那它们来自哪里?又是怎么进入台州市区的?记者采访了台州市园林绿化管理处相关负责人来解答。
台州行道树大多来自他乡
“除了临海、路桥、温岭等地有少量的本地树苗供应之外,台州的行道树大部分来自金华。”台州市园林绿化管理处主任陶杨华介绍,其中又以义乌为主,也有萧山、慈溪等地的苗木。多年来,我市的行道树大多从这三地采苗。
树木进入台州,也不是那么简单就运进来的。首先,需要经过始发地检疫部门检查。台州市林业局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站长陈伽介绍,“当地检验合格后,才能运出来。”到达台州后,检疫部门需要再复检,“检查检疫证明与树木是否一致,是不是全部合格。”相关证书都齐备后,台州就可以接收这些树木进城了。
到达台州后,它们被移植到公园、小区、路旁、河边等地。
陶杨华介绍,大树有一个数据定义,胸径20厘米以上的落叶乔木、15厘米以上的常绿乔木算大树。台州市区树苗移植大多以10厘米至12厘米的小树为主,除了主要道路会移植少量大树,其他基本以移植适应性更强的小树为主。
记者从市园林管理处养护科了解到,目前,我市种植的景观树木以香樟、梧桐、无患子、黄山栾树以及珊瑚朴等种类的树木为主。
古树名木进城现象早已杜绝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树木都适合移植。我市的移植树木基本以省内的树苗、小树为主,北方的一些树种不适合台州,就被排除在外。
“早些时候,有房地产商在台州试种过白皮榕,但这个树种不适应台州气候,现在我们明令规定不允许栽种此树。”陶杨华说,一些难以养护的树种,也是不提倡种植的,“像红皮榕,虽然可以在台州种活,但也不建议种植,它生长在北方,很难适应台州的气候,存活率很低。”
陶杨华介绍,树的移植需要保持体内的水平衡,要维持大树的水平衡,需要大量的水,有些地方用“挂吊瓶”的方式就是这个原因。不过,只要技术人员做到位,在剪芽、减少树枝水分蒸发、松土等方面做到位,就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目前,台州市区树木移植的存活率在95%以上。
而对于古树名木的移植,陶杨华说,在我市早已杜绝。“早在2000年,建设部就发过文件《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对移植古树名木作了明确规定,在台州基本不会出现移植古树的情况。”
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11.6平方米
到2013年底,我市建成区面积116.19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为43.42%,绿地率为39.95%,建成区人口101.25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1.6平方米,绿化指标已经达到了国家卫生城市要求。
“从数据上来看,这些指标已经达到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要求,但这只是其一,我们想让绿化成为台州的一张名片,为市民提供绿意盎然的生活环境。”陶杨华说,沿山、沿江、沿河、沿路等地的绿化最能体现亮点,下一步,将会加强这些地方的绿化建设。
据了解,目前台州主城区里,内环、台州大道、绿心大道、市府大道东延、开发大道东延段是绿化的重点道路。此外,园林管理处还将继续努力“见缝插绿”,为市区“增色、增花、增香、引鸟”,建设“森林台州”。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台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