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砍林”变“看林” 长白山国有林区再现林海

2014年02月19日 09:23新华网齐海山

中国园林网2月19日消息:作为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三大水系的发源地,工业化采伐大半个世纪的长白山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渐渐恢复,森林公顷蓄积量已接近新中国成立初期水平。

“长白山林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累计为国家提供木材2亿立方米以上。”吉林森工集团董事长柏广新说,“尽管经过半个世纪的采伐,但目前长白山林区有林地平均公顷蓄积达143.68立方米,已经接近新中国成立初期158立方米的水平,在全国已开发林区位居第一。”

吉林省东部的长白山区素有“长白林海”之称,是中国六大林区之一,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极为丰富,享有“绿色宝库”“动物王国”的美誉,在我国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国家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和天然林资源保护重点区域。

作为国家重点林区之一,在长白山林区形成了吉林森工和长白山森工两大集团,以18个森工企业为主体,包括木材采伐、林产化工、木材加工等不同类型企业的,具有相当规模的森林工业体系。随着国家建设对木材需求不断增加,长白山林区木材生产稳步攀升。

资料显示,从1976年至1988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木材计划消耗最多的时段,年木材产量都超过了450万立方米。森林采伐量大大超过生长量,林区森林元气大伤。甚至部分林区强制推行大面积顺序皆伐、带状皆伐等毁灭性采育方式,导致老、中、幼三代林木一起被砍光,致使森林环境破坏严重。

痛定思痛,吉林省采取措施逐渐实现了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的重大战略转型,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森林资源逆向演替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林地面积和森林蓄积实现双增长。

在吉林省,林业工作有着“三分造、七分管”的说法,通过采密留匀、采次留好、采小留大等手段,促进了林木迅速生长,森林资源实现了生长量大于消耗量,年净增长量达到1000万立方米,提高了林地生产力和经济收益。

“砍林”变成“看林”,生态旅游业逐步成为林业产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吉林省林业厅副厅长乔恒说,到目前为止,全省共建森林公园43处,标志着吉林已探索出不以消耗森林资源为代价,充分发挥社会、经济和生态三大效益,促进林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吉林省先后开展了10年绿化吉林大地、10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活动,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双增长,生态系统功能显著增强。吉林省第二个10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5%,平均每年要增加0.14个百分点,每年将净增森林面积39.5万亩。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全省天保工程区实现了林地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2010年年末,天保一期工程结束,国家接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继续调减木材产量,加强森林管护和森林培育。

“吉林森工决定从非林产业提取一定比例的基金,2013年是1100万元,用于森林抚育和生态建设,实现非林产业对森林的反哺。”柏广新说,“今年将提取3000万元,经过5年左右的时间,提取的生态建设基金将超过亿元,大大缓解因削减采伐量所带来的森林抚育投入不足问题。”

去年底,吉林省提出“绿色发展”的理念,重点实施东部长白山林区生态系统修复工程,逐步对国有林区实行全面停止森林采伐。

推荐阅读:

黑龙江:加快推进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

广东江门:会城中心园林区改造升级

湖南:古丈县高望界林区林农之困

北京:今年平原造林35万亩 建12处城市森林区域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