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月7日消息:昨日,西山区召开区委十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区委书记赵学农作工作报告,回顾总结2013年工作,谋划部署2014年工作。过去的一年,西山区委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确立建设国际化商务中心和山水园林新城区发展定位,全面推动美好幸福新西山建设,妥善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着力改善社会民生事业,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继续保持了经济较快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2014年,站在新的起点上,西山区委将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审时度势、凝聚共识,稳中求进、稳中求好,着力推动西山区科学和谐跨越发展。
收获2013
圆满完成全年任务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西山区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千方百计稳增长、促跨越,发展思路更加清晰、目标任务更加明确、工作措施更加扎实有效,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预计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405亿元,增长14.1%;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343亿元,增长2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32.5亿元,增长2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30000元、13460元,分别增长15%、15.5%。
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完成迎接“南博会”、“亚洲艺术节”交通和环境整治,南坝路、日新路、前兴路、明波立交下行匝道等12条改扩建道路竣工通车;西福路、西坝路、春雨路与昆州路连接线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城中村改造7个片区出让土地1000亩,新增竣工面积150万平方米;30个片区启动回迁安置房建设,建成保障性住房3139套19.1万平方米、城中村回迁安置房4572套50万平方米。草海时尚文化区8959套139万平方米回迁安置房加快建设;碧鸡、海口、团结3个街道转型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完善。
生态保护持续加强。滇池治理三年行动计划首年任务圆满完成;新增植树造林11526亩、封山育林25000亩,森林覆盖率达60.2%,居全市前列;新增140万平方米城市绿地和35个省、市园林小区,争创云南省生态文明区通过验收;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圆满达标,团结街道荣获“全国生态街道”称号。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6所小学和幼儿园建成启用;区人民医院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级评审,合作创建了西南地区首家神经外科三级专科医院;全年提供有效就业岗位2.1万个,新增就业1.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96%、102%,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标准提高15%;21个社区综治服务站在全市首批授牌成立,创新推行了“五位一体”社区管理服务模式、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创建了全省首个平安城镇小区示范点,重大舆情处置和涉访敏感人群矛盾化解扎实有效,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在全市名列前茅,荣获云南省“先进平安县区”、“法治县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完善“四群”教育常态化机制,广大党员干部凝聚力、创造力、执行力明显增强;圆满完成人大、政府、政协班子换届,支持人大、政协高效履职,凝聚最广泛力量共建美好幸福新西山;区委党校资源整合圆满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社区“两委”换届顺利完成,建立党代表联系群众常态化机制,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取得新突破;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党务政务信息公开规范有序,整治“四风”扎实有效,违纪违法案件查处有力。
奋斗2014
抢占跨越发展新高地
新的一年,西山区委将深刻把握工作任务、管理方式、社会生活、行为标准方面的“四种转变”,全力抢抓区域性产业转移升级、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滇中产业新区创建、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建设“四大机遇”,全力构建产业培育、统筹发展、生态环境、民生保障“四大体系”,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动西山区跨越发展。
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九届七次全会、市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基调,加快建设国际化商务中心和山水园林新城区,努力推动产业层次、城市品位、生态建设、民生福祉、社会和谐取得新突破,为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基础。
全面推动改革创新
报告提出:立足西山经济社会和城乡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的区情实际,从事关全局的战略性矛盾、制约发展的问题性矛盾、改善民生的需求性矛盾着手,着力改革创新,推动跨越发展。
解读:创新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引导更多资金、项目投向城郊区,加快城郊向都市转变;创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筹融资和产业提升激励机制,推动园区减负发展;创新“退二进三”企业分流机制,实现盘活企业资产、促进企业转型、提升产业层次“三赢”的目标;整合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监管、工商、质监等职能,理顺管理体制,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以环卫、绿化为切入点,探索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破解公共服务效率低、成本高的难题;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纪检问效的大督查机制,提高行政效能;采取“名校加分校、公办带民办”模式,破解优质教育资源紧缺难题;创新旧城、旧厂、旧村改造机制,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建立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机制,解决“半城镇化”、“半市民化”问题,使失地农民进入城镇住房、养老、医疗、就业、教育等五大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农民变市民;创新生态建设投融资机制。
建立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机制,重点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实际收入,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体系,提升农民家庭性经营收入。实施天蓝、地绿、水清工程,巩固水环境为重点的生态保护治理成果,打造独具湖光山色、滇池美景的山水园林城区。实施平安创建工程,织密社会治安防控“六张网”,全社会共建平安西山。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报告提出:通过培育优势产业、集聚重大项目、打造特色园区,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和活力。
解读:围绕全市“8185”产业培育提升计划,深入实施具有西山特色优势的“1662”产业培育计划,提升发展服务经济,发挥楼宇经济主导作用,全面实施28个城市综合体商务楼宇扩建增容计划,构建金融服务、贸易结算、信息技术、医药总部、生物科技、特色农业六大楼宇集群,大力发展融合购物中心、品牌专卖、运动娱乐、餐饮休闲的新型体验式商业业态,打造西坝路、人民西路、滇池路、广福路、日新路、兴苑路等主轴商圈,优化提升金马碧鸡坊、广福美食街、新南亚酒吧街等特色街区品质;坚持增量提质并举、生态科技并进、内培外引并重,按照中心城区都市工业圈、城郊区制造业圈、安晋工业走廊“两圈一廊”的空间布局,加快推进海口、团结片区项目落地和产业发展;提升发展文化创意经济;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品;提升发展都市农业。构建具有西山特色优势的“310”项目提升体系,全力打造“十大中央商务区”、“十大总部”、“十大品牌酒店”。突破老螺蛳湾片区改造难点,加快打造主城核心次级商务区。完善园区与街道办事处合署运行机制,持续推进园区产业化,打造承载产业转移的主平台、招商引资的主阵地,有效支撑群众就业和增收。重点建设海口工业园区、团结生物医药食品加工园区、长坡国际物流园区、金融产业园区、西山风景名胜区等五大园区。
共建共享世界知名旅游城市
报告提出:遵循让群众望得到山、看得见水、承载乡情的理念,把城市建美、管好,融合历史神韵、现代动感、都市活力,展现生态宜居之城、生活品质之区的美丽画卷。
解读:在城市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中融入文化、山水元素,加快打造“半城山水半城湖、半城春色半城梦”的山水园林新城区。加快推进已启动征地拆迁的22个片区37个城中村改造,完成12个地块1150亩土地交易,打造独具“生态商务港、品质休闲湾、文化生活海”魅力的春城花园城市客厅,完善规划团结民族风情小镇,做强基础、引进项目,努力打造民族文化特色生态旅游区。继续推进“541”和“4321”工程35条道路建设,实现西福路、前卫西路和西坝路改扩建完工通车,启动绿荫大道、眠山至团结一级公路建设,新开工建设10条规划道路,完成6条乡村道路硬化及大修工程,配合推进轨道交通3号线建设,加快建设城市绿地,提高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实现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加快城镇上山项目和中心集镇建设,整合推进海口新城、长坡片区、滇池西岸、龙潭片区、花红园片区建设。深入实施幸福乡村工程、新农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建设6个省级重点新农村、2个市级美丽乡村、6个区级幸福乡村。拓展建设南至海口、北至春雨路、联动团结片区的大西山风景名胜区,恢复重建碧鸡寺,提升碧鸡山旅游文化品质。打造特色商业、文化、饮食街区,以东寺街为主轴线,金马碧鸡坊、东西寺塔两翼融合发展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产业;以大观公园为核心,打造北至篆塘公园及沿河范围、南至草海公园,集码头、河道、湖面为一体,具有观山观水景致、历史文化内涵的“新大观”;依托西华公园扩建打造西南首家高品质“儿童主题公园”,建设西华公园为中心,东、西两侧延伸发展,集城市休闲、河滨观光为一体的“新西华”。积极推进西山风景区美食街、万达美食街、大商汇酒吧一条街建设工作,打造休闲娱乐美食大都汇。挖掘“大观渔火”文化元素,提升大观河沿线景观效果,打造餐饮、休闲、娱乐特色街区。
构建低碳城区
报告提出:生态是最宝贵的财富,环境是最优质的资源,坚决把生态建设作为西山立区之本抓实抓好。
解读:牢固树立“人亲水而生、城纳水而活、景融水而秀”的理念,统筹推进河道整治、城中村改造、道路建设、土地开发工作,促进滇池治理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大力建设主题森林公园和苗木基地,加强77万亩天然林管护;完成500亩“五采区”生态修复和3.2万亩石漠化生态治理,完成4344亩人工造林;新建防火通道30千米,全面加强森林防火;年内建成开放碧鸡博览公园。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空气质量优良率不低于80%;加强重点污染源监管,确保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100%达标排放。
强化保障和改善民生
报告提出: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要、民生为重,把民生福祉作为西山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来谋划落实。
解读:引入云师大实验中学、附小等名校,培育三幼为代表的幼教品牌和书林一小、书林二小为代表的小教品牌,探索“名校带民校”合作办学模式;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布局;加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力度;加快构建新型养老体系,新建2个社会投资养老服务机构、4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力推进城中村片区回迁安置房建设;继续抓好“菜篮子”、“米袋子”工程;加大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力度,重点培育社区公益慈善、福利服务、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组织,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报告提出:加快推进西山改革发展,关键在党组织,关键在党员干部,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解读: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严肃态度,坚定决心,扎实有效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重点选优配强一把手,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改革发展的能力;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固本强基年”活动,争创基层党建示范项目。深入践行“刚毅执着、敢于担当、追求不凡、崇尚实干”的昆明干部精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奋力把西山改革发展事业推向前进。
推荐阅读:
(来源: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