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月7日消息:九江市共青城甘露镇岭背熊,是个只有300多人的自然村。由于背靠小山,80%以上的村民都姓熊,这里就被称作岭背熊村。
尽管先祖是从湖北麻城一带逃难至此,如今,这个小村不简单。不仅村里六七成人家都有小轿车,村内也因为一座小小的太阳能污水处理厂,告别了生活污水,加上这些年发展观赏苗木,村中处处有花香。
“如今住在我们这儿跟住在城里没什么两样,城里还憋屈呐。”村民议事会理事长熊德河说。
特殊的污水处理厂
小小岭背熊村沾染的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的红利。
就在我到达共青城的当天,九江市在这里举行盛大新闻发布,通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共青先导区建设总体方案》已获江西省政府批复。
该方案中提出要赋予共青城与设区市相同的经济、社会、文化、环保生态等方面的管理权限,而共青城先导区战略定位除了成为九江和南昌一体化的战略支点外,很重要的目标就是继续成为绿色发展示范区。
201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此后共青城,这个由鄱阳湖畔的滩涂农垦区发展而来的全国最年轻县级行政单位,一直着力于低碳生态发展,成为了江西小有名气的生态城。
岭背熊村也抓住那次机会,成为全国农村污水处理试点,分别从中央及江西省财政,争取到110万元的资金,建设起了江西首家、据熊德河说也是目前江西唯一一家农村污水处理厂。
这是个特殊的污水处理厂,现场既没有厂房、也没有专门的操作人员。可见处只有两平方米左右的太阳能板和一个小小的水泥塔。
据了解,这套系统通过地下管网将村民家中的生活污水集中到地下厌氧调节池内除氮,再通过地上的滴滤塔进行降解,最后流入长满植物的人工湿地进行深度处理。
整个处理不需要人员,也由于是采用太阳能,所以除非阴雨天,也不耗电。
我去的时候,由于装置刚好在检修,所以没能看到污水处理的效果。但据熊德河说,处理过后排入人工湿地的污水,比村口村民们洗衣洗菜的水塘还清澈许多。
此外,在岭背熊村,家家门口都有个绿色的垃圾箱,有专门的保洁员每天将垃圾集中收走运往垃圾转运站。
陪同我到岭背熊村的当地公务员小朱说,为保护鄱阳湖生态,共青城近年加快了城乡环保体系建设,重点突破城乡垃圾分类和转运处理。目前整个共青城都将农村的生活垃圾纳入了管理,所以基本上所有的村都实现了垃圾集中处理。
既绿化又赚钱
“你看这些小桂花苗,几个月前买过来,1毛多钱一棵,现在已经可以卖七八毛钱了。”熊德河带我在苗圃中转悠。
据他说,2006年前后,岭背熊村民去湖南考察之后,开始种起了绿化苗木。铁树、黄杨、桂花等等,目前村里有至少几十个品种。
种植苗木的经济效益大大好于传统的水稻种植。“以前一亩地最多收入三四百元,现在一亩地差不多能搞一两万。”熊德河说,2010年,我们的人均纯收入就超过了1万元。
由于苗木经济价值高,所以在岭背熊村你会发现,房前屋后,盆里缸里只要有土的地方,都被村民种上了树。如此一来,村中的环境也美好了许多。
其实,地不多的人家,照看苗木花不了太大功夫。所以村民们大多数时间还是可以到城里的服装厂打工。共青城因为鸭鸭羽绒服带动了一大批服装企业,旺季的时候,熟练的工人一个月可以拿到五六千元的工资。
如此下来,村民们的收入自然非常可观。据熊德河统计,村里70%左右的人家,都买了私家车。
实际上,岭背熊是共青城近年绿色发展的缩影。用共青城前市委书记李晓刚的话说,经济发展要像外科医生那样,千方百计实现“微创”,减少生态“出血”。
据当地宣传部门介绍,2005年以来,共青城拒绝了所有皮革、化工等污染投资项目。在共青城全市税收只有2000万元的时候,也拒绝了能获得1000多万元利税的一家大型人工石材企业入驻,因为该项目需要上大型锅炉。
在该市制定的《加快工业园区建设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产业扶持政策》等文件,环境绿化先于企业建设,项目环评先于企业建设的思路贯穿始终。
数据显示,2011年,共青城市国内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600美元,万元GDP能耗不到0.28吨标煤。而当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0.472吨标准煤/万元,已经是全广东最低。
在刚刚获批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共青先导区建设总体方案》中,共青先导区主要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GDP、财政收入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2010年翻两番以上、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达到60%以上,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9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空气和水质保持国家一级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在全省前列。
推荐阅读: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