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国有乌下江林场筑梦节能减排生态园 引领绿色发展

2014年12月04日 08:53新华网贵州频道黄沙

中国园林网12月4日消息:采育并举消灭荒山

贵州省黎平县国有乌下江林场是贵州省人民政府于1957年建立的全省第一个森工企业。林场位于黔、湘、桂三省(区)交界处的黎平县西北部。当初,林场主要负责在黔东南境内黎平、剑河、锦屏、榕江四县交界的林区开山筑路、修整河道、采运木材,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木材,同时做好迹地更新造林。后根据林业生产的发展,自采、自育、自造,实施 “采育结合”的经营理念,采育并举、消灭荒山。

1986年,黔东南州人民政府以州府将林场下放为黎平县人民政府直属管理,属正科级国营全民所有制事业性质、企业管理、自负盈亏的林场,同时更名为“国营黎平县乌下江采育林场”。

2012年,林场更名为“黎平县国有乌下江林场”。目前,林场的主要职能是负责辖区内国有森林资源的培育、营造管护、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工作,是自收自支的企业林场。2012年,省林业厅同意将该林场界定为生态公益型林场。

林场现有森林面积47124亩,其中国家级公益林28474亩,占经营面积60.4%,商品林面积18650亩,占经营面积39.6%,活立木蓄积137395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8.48%。

生态管护自营造林

建场56年来,林场在管理职能上历经“木材采运——采育并举——生态管护”三大职能转变。

建场初期,林场以开发利用当地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宗旨,采取“借土养木、二八或三七分成”方式自营造林,从无到有,建成增至47142亩国有林。同时积极引导和帮助经营辖区内乡村社会造林,采取“林场有偿投资”、“引进外资”方式,分别完成造林25713.1亩和7435亩。

当时,林场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建设提供木材,以采伐和调运为主,先后伐木12.6044万立方米,采伐迹地面积8120亩,每年造林200—300亩,完成迹地更新2000亩。

为改变“重采伐、轻营造”模式,发展后备森林资源,实现“以营林为基础,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目标,林场于1964年着手种苗培育、造林的规划设计和技术培训。1965年至1966年,集中全场干部职工在便比山、罗里山安营扎寨进行迹地更新炼山整地植苗,完成造林2835亩。经六年奋战共完成造林13160亩。

为响应国家“消灭荒山、绿化祖国”的号召,更好发展林场后备森林资源建设,从1976年开始,林场在岑贯山坡头近万亩荒山营造用材林基地8560亩。

1989年,又在野猫冲营造1850亩的速生丰产林基地;1994年,在罗里乡平地沟溪营造林2400亩,1995年至1996年,在宝霞山和万宝山营造世行林17000亩;1997年至1998年,在已母山和营盘山采伐迹地上分别营造速生丰产林859.5亩和973.8亩。

天保工程实施后,2000年至2005年完成长江防护林工程造林2391.5亩,封山育林2687亩,退耕还林496.1亩。2003年至2004年在德凤镇黄柏营造935亩珍稀树种(鹅掌楸),2006年在敖市镇达冲营造速生丰产林475亩,2009年在宝寨工队造林210亩,2010年在宝霞山山坝林场造林289.5亩,2011年在孟彦镇西流坡实施荒山造林100亩,2012年在孟彦镇西流坡实施荒山造林417亩。2010年到2013年共实施中幼林抚育25649.6亩,其中生长伐5645亩、卫生伐12221.6亩、割灌除草7783亩。

在注重绿化荒山同时,林场还不忘发展经济林。1988年在矮枧发展经济林508亩,种植桔橘、椪柑、桃子、梨子、板栗、枇杷、花椒等。

与时俱进扩大经营

1983年至1993年,林场用利润留成的30%发展生产资金,与经营区内的乡村林场、联户林场、或有大片宜林荒山的村民签订造林合同,由林场投资和派技术员进行规划及技术指导,营造速生丰产林基地,共营造25713.1亩速生丰产林。

为扩大林场经营区内后备森林资源,充实社会造林资金不足。1984年,林场从江苏、湖北等用材单位引进专项资金80多万元,与经营区内乡村林场、造林大户签订合同,共实施联营造7435亩速生丰产林。

为提高种苗质量和成活率,从1965年到1991年,共采种3720斤,育苗183亩,产苗1234万株,除满足本场造林苗木外,还支援农村造林苗木50多万株。

1992年12月,林场被林业部表彰为“七五”期间全国更新造林先进单位。

为充分综合利用木材、实现加工增值。林场于1971年起,在黎平县大稼乡建立节能减排木材加工厂,年产值25万元。至1985年共完成锯材产量22725立方米,加工外等材及短小材小料加工9100立方米,折合等外材及短小材原料16545立方米。

节能减排林兴民富

天保工程实施后,林场联合组建森绿茶业对外贸易有限公司,森绿茶业2003年至2004年林场在德凤镇矮枧原矮枧果木分场营造320亩。2005年11月,2006年职工股民营造350亩茶园。2006年林场在罗里乡亚榜村营造茶园420亩。现有优质茶园920亩,加工厂房2处,厂房面积3680平方米,机械设备180台套。年产值500万元,同时解决林场职工就业50多人,以及带动当地农民增收,农民工季节性就业1000多人。

数十余年,林场时时不忘造福一方百姓,立足侗乡,处处带头,半个多世纪,共修筑公路29公里、维修林区公路65公里盘现至固本、大稼至平底、孟彦至罗里、罗里至宝寨等林区公路65公里。

为改善国有林场职工住房困难状况,林场于2011年在黎平县城实施职工危旧房改造项目第一批213户,2012年在锦龙木业下坎实施第二批14户,2013年申报的第三批55户,除第一批有28户为每套70平方米外,其他所有户数均为90平方米/套。已惠及全场职工户数全覆盖。

[分页]

生态旅游前景无限

林场境内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是黔东南有名的苗侗杉乡之一,也是黎平县国家森林公园的一部分。林场境内崇山峻岭、高峦层叠、地势延绵起伏,是清水江和都柳江上游水源地和分水岭,是贵州省杉木重点林区之一。

乌下江流域主要是侗族、苗族、汉族聚居,在长期的农耕劳作生产生活中,丰富的森林资源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宝贵财富,对森林(特别是大树、古树)有一种自然的爱护和崇敬。至今在苗村侗寨旁和后龙山仍保留有很多参天大树,寓意为村寨的保护神,有的幼童家长还在大树下拜祭,祈求小孩像大树一样茁壮成长,有的寨子还用村规民约明文加以保护村寨风景树和后龙山等。

林场境内有古朴原生的少数民族文化:苗乡侗寨的激烈精彩的“牯藏节”斗牛,婉转纯朴的山歌对唱,翩翩起舞的吹芦笙、踩歌堂,独具杉乡特色的一幢幢吊脚楼,高耸的侗寨鼓楼,别具特色、丰富多彩的苗侗风情文化。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游览和开发。

沿着乌下江,可观赏清澈的溪流,和层层梯田,一幢幢古朴的苗乡侗寨木制吊脚楼及田园风光构筑成黎平侗乡旅游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随着高铁时代的步步逼近,越来越多的游客井喷式地莅临黎平侗乡和林场,感受具有浓厚、原生、悠久的苗侗杉乡风情文化。

同时,游客们还可到林场组建的优质有机茶园基地,亲自体验一下摘茶乐趣和手工炒茶、机械制茶加工的工艺流程。
龙头作用日益彰显

建场初期,由于经营区内交通闭塞,公路很少,木材采运主要是:采伐用斧子砍,山场集材用人力搬运,出山集材用土滑道放洪和人力拖箱,水运用放排,采运能力很低。随着科技发展,林场逐步对采运工艺进行革新:但一直坚持以节能减排为主基调,一是使用伐木工具改进为油锯;二是架设木轨平车道集材;三是架设无动力和动力架空钢绳索道集材;四是倒把子放排,改变传统木排大头朝前打水眼放排,变为尖子朝前不打水眼注流放。同时改进毛招筏排为木板招筏排;五是修筑水坝、炸礁清理河道,使水位提高,确保了常年蓄水放排;六是加工木材,提高综合利用和产值。

1964年林场组建专门的罗里更新造林工队,专门进行迹地更新、荒山造林和抚育,同年建罗里林校,对本场职工和社队村民进行森工生产检尺和营造林技术培训。1965年,在造林中,对山坡冲岭、坡度、土质、整土(全垦、带状、打穴)、抚育方式、造林年份进行跟踪检测比较。经过多年实践、积累丰富经验,除在自营造林中推广外,还为经营区内乡镇集体林场、社队林场和个人等社会造林提供规划设计和技术示范推广指导。同时在经营区内对森林防病虫害防治进行宣传和提供防治指导服务。

2003年林场从浙江茶管所引进引进西湖龙井43#绿茶在矮枧试种,试种成功后,于2005年、2006年又引进安吉白茶和福鼎大白茶,在罗里、亚榜栽种。通过实践,对优质有机茶园的病虫害防治、修剪、施肥等已取得成功经验。

2006年请原县茶叶公司技术员对手工炒茶进行培训,2011年请浙江茶管所技术员对机械炒茶、红茶加工等技术进行培训。同时,林场还积极对场区集体和私营茶园提供技术帮扶指导,对茶园附近农民进行摘茶、炒茶加工技术培训,以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森绿茶叶公司于2010年列入省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2011年,公司生产的“森绿” 牌无公害、无污染黎平白茶、黎平雀舌茶分别荣获全国名优评比“中茶杯”一等奖。

此外,森绿公司的茶叶系列产品还于2007年10月,被贵州省饮食与茶文化节组委会评为“贵州省名优绿茶”称号。

2010年12月,公司被贵州省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认定列为“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

产品除销售本省外,还远销浙江、福建、广东、山东等省市。

节能典范减排尖兵

长期以来,林场为场区内的绿化工程、天保工程、民生工程、管护工程;为黎平县侗乡生态环境、民族文化旅游及黔东南州,贵州省、全国乃至全球的声讨环境保护,生态资源合理利用不懈努力,让黎平的不少荒山变成金山,为黎平的绿色植被不断升级,森林覆盖率的持续提升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奉献。为黎平的生态立县,打造泛珠三角和泛长江三角后花园及保护长江、珠江水系水土完整立下了汗马功劳。

林场的木材加工和茶园建设、加工两大产业均为典型的节能产业,都是减排的标准性生态型发展与保护项目。

黎平县乌下江国有林场在长期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森林资源合理利用行为准则,为国家建设、地方经济发展,为全国、全球的自然环境保护做出了直接或间接的奉献。

今后的发展,林场将一如既往地坚持营造林生产和绿色茶产业齐头并进,实现以茶养林,构筑长短结合模式,逐步减轻采伐负荷,继续确保青山绿水,为贵州、为黔东南、为黎平营造天然大氧吧。并努力做好全省、全国的节能减排的排头兵。

推荐阅读:

河北:承德两县国有林场被界定为生态公益型国有林场

福建:泉州德化葛坑国有林场对人工林动“大手术”

我国林业系统将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加快脱贫步伐

湖南省推广攸县黄丰桥国有林场造林模式

(来源:新华网贵州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