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月24日消息:2013年,昆明提出要高起点、高品位、前瞻性地规划建设环滇池生态圈、文化圈和旅游圈,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使滇池成为城市的生态之湖、景观之湖、人文之湖、美丽之湖。这样的愿景在滇池南岸的晋宁县正逐渐显现。
隆冬时节,万物都在休养生息,滇池南岸的湿地却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在这里,虽然芦苇已经枯黄,岸边的柳树叶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条,但湿地带来的社会效益在不断增长。“不仅周围的村民来湿地玩,连昆明主城的市民都来东大河湿地观光,多的时候每天有300多人。”这是居住在东大河湿地附近的村民之所见。
晋宁县领导始终认为,建设“美丽晋宁”,发展经济固然重要,但山清水秀、晴空碧野更不可缺。晋宁县委书记蔡德生表示,将立足“生态立县”这个根本,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一种特殊生产力,高举生态旗、打好生态牌、创造生态业、走出生态路,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成“生态资本”,把生态文明作为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生的大事,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双赢。为此,晋宁大力实施“碧水、蓝天、绿色、宁静、洁净”工程,加大环境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当地群众反映,是滇池湿地成就了“美丽晋宁”。
滇池在晋宁县的流域面积达到758平方公里,占滇池流域总面积的26%;滇池湖岸线53公里,占整个滇池湖岸线的32%;入湖的古城河、东大河、中河、柴河、大河、白鱼河、茨巷河、南冲河8条河道全长87.37公里,占35条入湖河道的23%。鉴于此,晋宁县坚持“生态立县”,在2008年启动拯救“母亲湖”治理行动,举全县之力强势推进“四退三还一护”工程,提升8条入湖河道综合整治水平,滇池周边1.1万余人、35家单位需要搬迁,退房55.13万平方米,退田退塘17721亩,这在晋宁水环境综合治理上史无前例。
在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晋宁拆除防浪堤23.2公里,恢复水域、滩涂面积5800余亩,建成环湖生态湿地25块1.98万亩。建成后的湿地,充满人文、生态和谐共生韵味,各个湿地各具特色、相互依托,整个湿地景观充分诠释了自然、生态、和谐的内涵。
走进白鱼河口湿地,映入眼帘的是曲径通幽的美景,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引人入胜;踏入东大河口湿地,挺拔俊秀的中山杉充满人文气息;而杨柳依依的古城河口湿地,就算是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它的柔美;水清至纯的大河河口湿地,水草相依,再现三春杨柳、九夏芙蓉之美景。
湿地建设不仅引来20余种鸟类安家落户,还让一部分在滇池地区绝迹多年的鸟儿重返家园。让晋宁人最自豪的是,湿地秀丽的自然风光与生态田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从文化上整体提升了晋宁的吸引力,方便昆明、玉溪等地的人周末到此休闲观光,既充分展现了滇池治理的成果,又为人们休闲娱乐提供了好去处,还带动了晋宁的湿地旅游。
记者从晋宁县环保局、滇管局等部门了解到,晋宁的生态发展与当地支持“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理论、坚持“生态立县”的战略发展原则密不可分。晋宁还将持续有效地开展“四创两争”工作,力推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产业支撑体系、环境安全体系、文化道德体系、法制保障体系。而当前,晋宁正集中力量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和省级生态文明县等生态文明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当地群众生活质量,增强群众幸福感。
推荐阅读:
(来源: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