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月22日消息: 回首2013,鲜切花花价并未如之前业界预测的那样悲观,细细盘点下来,过去的一年里行业内的大事着实不少,都不同程度地预示着行业将会发生更为深远的变化。
2012年末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影响力贯穿整个2013年。规定出台之初,公务用花和集团消费到底会怎样萎缩,会给鲜切花行业带来多大影响,所有人心里都没底;互联网成为很多人眼里的救命稻草,微博、微信……电子商务无疑是短期内缩短产业与大众消费距离的最佳渠道;2013年七夕前夕,云花首次触网,淘宝网聚划算“汇聚云南,百万枝鲜花七夕独家示爱”活动上线,日均超过1万的订购人数,说明终端消费庞大的购买力;区别于传统的鲜花网购,这次花材在线预售也属于一种模式的创新,意义也非同一般,活动培养的是消费者的二次购买以及今后的花卉消费习惯。花卉消费尚处于初级阶段,互联网极有可能成为我国花卉消费快速增长的推进器。
作为花卉生产的最重要资源,土地问题在2013年的行业报道不断被曝光。一方面国内各地千亩、万亩花卉基地不断冒出,另一方面城市建设大量占用耕地,不断侵蚀着传统鲜切花产区。新产区缺技术、没市场,传统产区的花农却受限于土地资源,无法扩大生产。鲜切花行业最为知名的产地昆明呈贡,因城市建设需要,花卉生产面积每年都在缩小,很快就要面临无地种花的尴尬。云南玉溪更是在去年初宣称:为治理污染,将大面积拆除花卉生产大棚,涉及玉溪市近4成的花卉种植。
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13年11月底,全国农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面积达到26%左右。有分析认为,下一阶段我国农村土地改革开始向纵深推进,2014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望在稳定家庭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推进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的机制,推动农地资源有效配置和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规模化种植将更为便利,而不少人依靠土地牟取暴利的念头可以休矣。
2013年,我国从荷兰进口百合种球突破2亿粒,逆市增长带来的不是惊喜,而是悲哀。一些企业没有考虑到市场容量,在没有预售的情况下,盲目扩大进口量和无底线地低价甩货,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不仅损害了自身利益,同时深深伤害到产业发展。2013年,作为为数不多的进口量增长国家,我国种植业者依旧没有得到种球供应方荷兰的应有尊重,进口总量是日本的两倍,却毫无定价权,所进口种球品质也远不如日本。恶性竞争和内耗使得2013年球市乱象频生,长此以往,产业前景难见亮色。
年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犹如一颗炸弹扔进了花市,月季切花价格短短几天翻了近4倍,价格已经超过情人节前的高峰水平。在月季切花价格暴涨之后,康乃馨、非洲菊、百合等产品立即跟进,各地花市涨声一片。预计高价将持续到2014年3月份以后。云花起步得益于气候优势,但近年来“靠天收”的种植方式下,简陋的设施无法抵御一次平常的降雨或是霜冻,于是坊间也早有“小雨小涨,大雨大涨”的传闻。早在前几年云南持续大旱时,业内就疾呼:要抓住时机,云花设施升级已刻不容缓!在这个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的年代,生产者岂能忽视设施保障的重要性?这次降雪但愿能再次引起从业者重视。
为了备战2014年情人节,岁末云拍新拍卖交易大厅落成并投入使用,新系统大大提升了拍卖效率,与国际领先的拍卖方式接轨,也标志着花卉拍卖交易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浙江丰岛控股集团1.5亿束鲜花加工项目开工,从原始的花材出口到花束成品出口,意味着我国鲜切花出口再上一个新台阶。过去的一年,鲜切花进口市场风生水起,来源更广泛、产品更丰富,中国高端花卉消费市场进口量大幅增加。当然,这也反映了国产鲜切花品质、品种与进口产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国新品种研发工作依旧是乏善可陈。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虽然短期内难言行业的春天即将到来,但自省方能奋起。2014年,寄希望于大环境改变花卉消费现状并不现实,每一个从业者立足长远、做好自己,全行业的提质增效才能将产业带上一个新的台阶。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花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