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月16日消息:隆冬时节,行走在衡水市湖城大地,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乡间小路两旁,笔直的杨树、白蜡如一排排哨兵巍然屹立;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林网密布,仿佛为辽阔的平原披上了美丽的锦带……绿色以线的秀美、点的铺陈、片的厚重,编织着千般风情、万种魅力,一幕幕生动的“绿镜头”勾勒出我市推进“一人一亩林”绿化工程的美丽图景。
重视绿化是衡水人民的优良传统。一代代衡水人把绿化造林工作当作一场绿色接力,一棒棒传递下来,一步步走向更高。近年来,衡水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将造林绿化工作作为建设生态衡水、巩固和扩大我市生态优势的基础性工程,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崛起、生态振兴之路,强力实施了“一人一亩林”绿化工程,并结合地下水漏斗区治理工作,相继开展了通道绿化、村庄绿化、沙荒地绿化、农田林网建设、经济林发展等多个攻坚战。一代又一代衡水人执着地播撒着绿色,为这座城市赢得了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市、省级园林城市等美誉。
去年以来,我市以“三环一沿一发展”为重点,实施了环主城区(县城)绿化、环衡水湖区域绿化、环乡镇村庄绿化、沿道路河渠绿化和经济林发展等工程,全年完成造林29.2万亩,比预定任务超出13万亩,目前全市绿化造林总面积达到436万亩,为实现绿色崛起构筑起一道道生态屏障。相信,经过今明两年的努力,“十二五”末“一人一亩林”目标将如期实现。
实施环主城区(县城)绿化。去年,我市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为目标,按照“一环、四线、九路、十园”的总体构想,通过采取新建和改造并举、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绿化美化工作,对城市外环路采取以丛植为主的方式,种植洒金碧桃、千瓣白碧桃、红花碧桃等碧桃品种;以北外环?前进大街?滏阳一路市区迎宾线、人民路城市中心线、滏阳河景观线(一期工程)、东湖大道沿线四条城市景观线的绿化提升任务为主要内容,采取群植、丛植、列植的方式,加大桃树、白蜡树的种植比例;以滏阳路等9条主干街道为主,广泛种植法桐、白蜡、樱花等绿化品种;以人民公园、迎宾湿地公园、滏阳生态文化广场等10个公园绿地建设和改造为主要内容,采取团状、簇状等种植方式,增植碧桃、海棠、丁香等 赏花树种,逐步形成一园一景、一园多景、园中有景的景观特色。
实施环衡水湖区域绿化。我市重点开展了衡水湖西部万亩森林公园建设、滨湖新城绿化、环湖绿化和湖区生态保护等工程。衡水湖西部万亩森林公园参照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标准,建设集森林景观、湿地景观、湖区景观于一体,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管理良好的高标准森林公园;滨湖新城在注重绿化体量和总量的同时,实现造林绿化、科普教育、文化艺术、休闲游憩的完美结合;环湖绿化以北堤森林公园和冀州滨湖公园完善,东湖大道、中湖大道两侧生态、休闲林建设为主要内容,重点建设面积2000亩以上的海棠观光园;开展水域、沼泽、滩涂、草甸和森林等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工程,恢复湿地自然景观。
实施环乡镇村庄绿化。结合全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以村庄周边、道路街巷、房前屋后、住宅庭院、文化广场为重点,广泛开展乡镇村庄绿化,使全市所有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并将深化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帮扶村和大广高速、石黄高速两侧重点村及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确定的城中村、城郊村、市区到县城主路两侧村庄作为绿化美化的重点。全市800个重点村率先打造成生态乡村、美丽乡村。
实施沿道路河渠绿化。道路绿化以五级公路和县城主要道路为重点,开展绿色廊道建设。县级以上公路进行查漏补缺和补植补造;乡村级公路结合“田路分家”综合整治,开展道路林带建设;县城主要道路利用县城干线、坑塘河流、宜林荒地等资源,规划建设绿道绿廊。河渠绿化,按照单侧林带宽度河流堤坝不小于50米、主干河渠不小于10米、支斗毛渠每侧植树1至2行的标准,开展了生态防护林带建设。
发展经济林。去年,我市依托中捷、汇源、东方绿树等果品储藏加工龙头企业的生产能力,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生产布局,推动经济林产业向规模化、基地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各县市区按照“财政补贴、乡镇组织、群众实施、多元投入”的模式,大力培植专业大户、专业村庄、专业乡镇,全市实施了51个重点村的4650亩果品产业基地建设。丰富的林木资源,成了农民手中的绿色存折,群众植树造林的热情空前高涨。
政策机制创新是我市造林绿化发展的关键。在推进“一人一亩林”工程中,我市坚持创新机制,多措并举,千方百计破解绿化用地不足、造林资金紧缺、重栽种轻管护等问题,在发展方式上正逐步实现由政府行为向社会行为的转变,由小范围向全面普及转变,由小户经营向大户承包转变。
加快土地流转,保障绿化用地。造林绿化最大的“瓶颈”是土地。近年来,我市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采取反租倒包、结构调整、机动地补偿、互调互换、土地入股等办法,陆续将需要绿化的用地流转出来,强化造林绿化用地保障。同时,通过大户承包、企业经营的方式,建立合理、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以商促林、以林兴商,盘活林地资源,加快林业建设,逐步实现了“政府要绿、群众得利、社会增益”的绿化目标。
优化投入机制,广泛筹集资金。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列出专项资金对市区到县城主路两侧的重点村绿化给予一定补助。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按照“谁种谁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林业大户、企业参与村庄绿化,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造林绿化,解决好造林绿化投资问题。同时,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提高农村义务植树尽责率。
强化技术指导,保证造林质量。我市林业、园林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从树种选择、苗木调运、土地平整、实地栽植等方方面面指导把关。一方面,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宜乔则乔、宜灌则灌的原则,充分挖掘乡土树种潜力,加大混交林造林比例,改善树种结构。另一方面,按照“三分造、七分管”,市、县、乡三级建立造林绿化质量保障队伍,技术人员跟班作业,坚决把好苗木、树坑、浇水、封堆“四关”,实行苗木标准、整地规格、浇水数量、封堆质量“四验”,千方百计提高造林绿化的成活率、保存率和合格率,确保种一片、活一片、绿一片。各级林业执法部门集中开展了以打击各类毁坏幼树行为为主要内容的专项行动,进一步巩固和保护了造林绿化成果。
如今,衡水大地已是层林尽染,一代又一代衡水人民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矢志不移地发展生态抹绿了这片土地。相信,绿色的接力棒还将一如既往地传递下去,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是绿色的海洋、春天的国度。
推荐阅读:
(来源:衡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