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精细化管理促环境质量全面提升

2014年11月24日 11:17东北网

中国园林网11月24日消息:记者从哈尔滨市城管局获悉,近3年来,全市城管系统紧紧围绕创城工作指标,强化“全方位、全口径、全概念”的精细化城市管理理念,通过创新管理机制、转变管理方式,使城市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据国家统计局哈尔滨调查队调查,2013年,市民对城市环境形象的平均满意度为87分,今年前三季度,平均达到91.8分。

助力创城

提升城市整体环境质量

3年来,市城管局按照“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指标和中央文明委的工作要求,结合城市管理工作的行业特点,重点从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等方面深入推进创城工作。通过积极实施园林整饰、行道树补植、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新植树木15.3万余株,栽植垂直绿、彩化花卉19.3万余平方米,使哈尔滨市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项指标均达到创城测评要求。这期间,维修翻浆破损道路1352条(段),车行道灌缝107.29万延长米,水刷桥梁242座次;全市实现“三时段”精细清扫作业,不断加大机械化清扫和日常保洁力度,加大垃圾场建设力度,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7%,超出创城测评指标;在城乡结合部、牌匾广告、灯饰亮化、市场摊区、街路餐饮等方面加强精细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城市整体环境质量。

为引导市民的文明行为,市城管局先后组织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清除残冰污雪、净化市容环境”等多次全民义务劳动和城管志愿者活动,同时持续推进车外抛物治理,发动市民曝光不文明行为,使广大市民自觉维护城市环境的文明意识进一步提升。

顶层设计

完善“大城管”格局

创城工作开展以来,市城管局坚持把构筑“大城管”格局作为精细化城市管理的体制保障。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来塑造、完善“大城管”运行体系和精细化管理的工作格局。以市城管委为领导和议事机构,以市城管办为日常办事机构,统筹组织安排和协调运行城市管理各项工作,把“全方位、全口径、全概念”作为精细化城市管理的核心理念。

在城市管理标准上,将主干街路与背街背巷、重点区域与居民庭院、主城区与城乡结合部放在同等地位上,口径一致、标准统一实施管理,不断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并以区政府为主体,以街道办事处为基础,加大基层城市管理部门的比例权重和资金投入。2011年以来,市、区财政累计投入6.56亿元,购置各类清扫作业机械431台、垃圾收运机械336台、清冰雪设备864台(套),并大幅提高一线管理作业人员队伍和环卫工人的各项待遇。

根据哈尔滨市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市城管局创新推出“四季管控”的精细化管理手段,针对不同季节及时调整工作重心、适时转变管理作业方式,并用“3+1”考核评价方式及时检验城市管理各项工作。通过社会公众监督、日常专业检查与综合考核评价有机结合,促进各级管理作业人员责任意识、岗位意识和标准意识提升。

在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过程中,不断夯实全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社会基础。将夕阳红老年服务队、新闻工作者协会等社会组织及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组织起来,并与“的士城管”有机整合,同时引入国家统计局哈尔滨调查队参与测评,构建起参与面广、层次清晰的社会监督体系。

创新方式

促城市管理精细常态可持续

针对城市管理长期性、反复性、复杂性的特点,市城管局以创城为契机,不断巩固既有管理成果、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延伸管理覆盖范围。

今年以来,在全市范围内启动实施了“一事一点求精细、百街万点促升级”达标竞赛活动,以“抓常态、破难题、清死角、上水平”为主线,以背街背巷、居民庭院等区域为重点,逐街逐点解决设施缺损、平面不净、立面不洁、空间乱挂等影响市民生活和城市环境的突出问题,落实网格化日常管理责任,通过“抓人管事、抓事带人”,提升管理者责任意识和能力素质。针对城乡结合部环境管理较为薄弱、管理盲点较多的问题,启动了“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整治总体战”,以6个主城区的10条重要出城口道路为轴线,以出城口至四环路为主要区间,对辐射轴线两侧1公里范围的9个乡镇、28个村、32个屯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使城乡环境的卫生秩序、基础设施明显改观,并逐步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

3年间,哈尔滨市还高效率推进垃圾场建设。其中向阳垃圾场二期工程计划年内正式投产,并完成污水升级改造工程;餐厨和粪便处理项目计划年内完成验收和启动运行;双琦垃圾焚烧发电改建工程计划年底前实现试运行;松北、呼兰区域垃圾填埋场项目力争年底开工建设。届时,哈尔滨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将达到100%。

推荐阅读:

河北:奋发有为推进生态环境修复

河南:新野县筑牢破坏生态环境建设“隔离墙”

传统村落生态环境法制保障理论研究基地在河南成立

广西:全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来源:东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