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海生态文明已成众望所归 青山绿水赢得滚滚财源

2014年10月31日 10:18中国经济时报徐祖贤 周武军

中国园林网10月31日消息:今年上半年,一位来自海外的投资商专程来到浙江省宁海县考察投资环境。经过一天的实地踏看,他对陪同的宁海招商局官员竖起了大拇指:“我到过许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也见过生态优美的地区,但把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结合得如此完好的地区,宁海是一个模本,是一个样板。”

这位投资商的眼睛真是够亮的!

最近十多年来,虽然形势在变化,人事有更替,但历届宁海县委、县政府抓生态、建生态的决心始终没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没变,“环境优先、生态立县”的战略始终没变,坚定不移地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为建设美丽家园,打造美好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这几年,宁海的生态环境质量连续保持在浙江省各县(市、区)领先地位,并通过了国家生态县验收。该县还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等多项荣誉称号。

生态文明已成众望所归

宁海位于浙江东部,东北濒象山港,东南临三门湾,是一个山水相依、海陆相连的滨海地区。全县19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溪流纵横交错,幽谷万木丛生,山峰俊秀奇特,海岛点缀港湾,素有“天然氧吧”、“生态绿肺”之美誉。大自然赋予宁海优美的生态环境,也成了宁海人最宝贵的物质财富。

生态环境“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珍惜生态,保护环境需要警钟长鸣。为此,宁海县委书记褚银良反复告诫全县干部群众:“我们的选择,决定着天空的颜色;我们的作为,关系着宁海的未来。我们要努力当好生态托管人、薪火传承者的角色,决不能当生态的败家子。”

作为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强县,宁海早已开始从小康走向全面富裕。对于大多数百姓来说,他们重点关注的不是GDP增长了多少,而是COD又排放了多少;不是CPI消费指数升了多少,而是EI环境指数降了多少。特别是宁海百姓,天然优越的生态基础使许多人向来吃的是“生态饭”、“绿色饭”,他们不仅期望拥有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这些“必需品”,更期望从优良的生态中得到就业机会、收入来源。因此,保护生态、用好生态已经成为全县百姓的众望所归。

为凝聚力量,进一步打好生态牌,宁海已经制定了明确的生态发展目标,其中包括:到2016年基本达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县要求;到2018年创建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县,率先进入美丽中国先行区行列。为此,宁海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百姓,不做“看客”做“主人”,不当“绅士”当“战士”,人人为建设“两美”宁海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香鱼回来的背后

宁海境内的凫溪里有一种名叫香鱼的稀有鱼种,传说是清朝乾隆皇帝钦定的朝廷贡品,这种鱼无腥而香,肉质细嫩,是非常珍贵的桌上美食。这种鱼,对其生存的水质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凫溪的水质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了香鱼越来越少,最终难见其影。即使偶尔捕到一两条,也是带着苦味。然而,令人欣喜的事,眼下,人们又能在凫溪里看到香鱼的踪影了,而且都不带苦味。虽然这是有关鱼类技术人员精心培育的结果,但这与凫溪水质的极大改善大有关系。据介绍,凫溪的水质一度跌到了劣五类,经过十多年的治理,而今已回升到三类。

其实,这几年,宁海水质在逐渐好转的河流远不止凫溪一条。

洋溪是宁海境内流进县城的一条主要河流。凭栏看河水,水质清澈,水流欢畅,完全可以在这里击水畅泳。去年以来,浙江许多地方为推动整治河流污染,纷纷开展“寻找可以游泳的河”活动。而在宁海,却是反其道而行之,开展的是“寻找不可以游泳的河流”,其原因就是宁海的河流水质普遍较高,而水质低劣的河流已为数不多,需要花时间寻找了。

因为生态良好,宁海已经成为宁波市重要的饮用水源保护地,卖水成了其一大收入来源。据统计,宁海每年向周边县市供水而得到的收入达1亿多元。

当然,河水是不会自动变好的,这是宁海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不懈、长期奋斗的结果。去年浙江在全省铺开“五水共治”活动,而其实治水在宁海已经进行了10多个年头。

宁海在环境治理中,不仅力度大,而且屡有创新举措。去年,该县在宁波市率先推出工业企业污染物总量控制新模式,全县24家工业企业统一安装刷卡排污总量控制系统,这一系统将在宁波全市推广。同时,全县电力、化工、造纸、冶炼、印染、汽车橡胶等主导产业均已形成了独特的工业生态系统,废弃物基本上在产业链内就被“吃光”。

青山绿水赢得滚滚财源

矢志不渝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使宁海日益凸显出“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美丽家园和“好空气、好风气、好福气”的美好生活这“两美”特性,这也成了宁海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潜力和优势。这几年,宁海县委、县政府一直在强调,要把生态方面的“潜力”转化为发展的“显绩”,要把“两美”上的优势转化为发展的“胜势”。

事实上,眼下的宁海,处处可以见到“美丽宁海”带来的红利,大量的社会资本争相投向青山绿水。去年,宁波、上海的两家企业联合在胡陈乡中堡溪村竞得20多亩土地,投资4500万元建设一家养老度假基地;而在宁海海拔最高的“第一尖”,投资7000多万元的滑雪场已于去年完工建成,而今已成为宁海又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

与陆上投资如火如荼相映衬的是,宁海湾的海上投资也一浪高过一浪。澳大利亚莱悦游艇俱乐部投资2亿元的游艇基地即将建成;海湾上的白石山岛又引进了一个投资超亿元,建设集旅游、度假、娱乐为一体的风情港湾项目,该项目目前正在稳步推进之中。据宁海湾循环经济工业区的负责人介绍,未来几年,有意在宁海湾投资休闲旅游产业的资金有10多亿元。

据宁海县有关部门统计,自2012年以来,宁海已有数十亿元资金流入青山绿水的开发建设。“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判断在这里已经得到最完美的诠释。

推荐阅读:

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 园林环保产业投资空间或上升

海南:乐东坚持生态优先 再造多个“绿肺”

陕西:灞桥提升城市品质 建设生态城区

广东:珠海2016年将初步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市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