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温江探索生态文明新模式

2014年10月31日 09:40人民网-四川频道宋艳 黄娟

盆景园展示的各种盆景(宋艳 摄)

文武正在修建罗汉松(宋艳 摄)

幸福田园二期中间的一颗歪脖子树(宋艳 摄)

中国园林网10月31日消息:树木成荫、花团锦簇、江安河水绿波荡漾。11月1日,温江区将迎来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成都年会。在年会召开前夕,记者走访了江安故道、幸福田园、先锋盆景园等实景,亲身感受这座花园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工作在园区 生活在景区

田园绿道旁,成片的绿树与潺潺河水始终相伴。就在生态湿地公园后面,一排排川西民居拔地而起。这是幸福村田园二期工程,一期已经交付使用。

万春镇镇长李振华指着三层楼高的小洋房,一脸的自豪,“这是我们老百姓住的房子,既可以自住,也可以选择部分出租、收取租金。”原来,幸福田园工程从规划之初就有了长远考虑,房屋户型、外观和乡村酒店相契合。“这片区域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因此居住和产业发展是紧密结合的。”

一楼商铺,二楼乡村民宿,三楼自住,在幸福田园开启了楼上生活、楼下办公的生活模式。

在一排排民居之间,一棵“歪脖子”树在其中恣意生长。“这棵‘歪脖子’树所在的地方原本规划的是一栋民居,但是我们本着为生态让路的原则留下了这棵树,同时也为老百姓留住乡愁。”

牺牲一栋楼,留住一棵树。可以想象的是,等村民们搬进了新居,每天都能和这颗“歪脖子”树“打招呼”了。

绿道带领游客进盆景园 一三产业巧妙对接

如今,绿道骑行,成了都市人周末休闲的好选择。温江田园绿道被市民直呼为“最美绿道”。这条绿道的修建,将原本散落在广袤田园中的诸多自然和历史景观串连起来。先锋村盆景园林就是其中一个景点。

享受完骑行的酣畅淋漓,又被盆景园林中巧夺天工的盆景所折服。先锋村村民郭良学说,当地人对农家小院进行了景观打造,游客从绿道上进入园中观赏,“我们从一个传统的盆景村转变为一个多元化的旅游村落。”

在一栋小洋房前面,一个年轻小伙正低头修剪罗汉松的枝桠。小伙子叫文武,两年前从攀枝花学院毕业后就直接回家乡学习盆景栽培。“我家祖辈都生活在这里,有6亩地。现在盆景市场很好,我们村里盆景栽培每户平均年收入有10万多呢。”

旅游业的引进,让盆景村村民发现了新的商机。“以往,我们制作的都是大的盆景,现在也开始从事便携式、小巧的盆景制作了。”郭良学说,“现在盆景不愁销路,全国各地的买家都是慕名而来。在绿道和盆景园连接后,成品的盆景都脱销了。”

科技支撑温江 水生态尽显温江水魅力

“生态要走向生态文明,一定是多维度的成果,包括环境、产业、制度、居住、文化和科技等。”温江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谈着对生态文明的理解。

这次参观的“水立方”公园则诠释了这一理念。水流以阶梯状从天而降,发出隆隆的声响。仔细看水面的池壁,也别有用心。鱼凫文化、农耕文化、川西民居……这些壁画一一展示在池壁两侧。

不仅如此,地下瀑布首创平原地区瀑布,是地下水循环的重要节点。瀑顶水流从西向东顺势流去,瀑底自东向西蜿蜒而回,流经水源净化区、地下水库和田园灌溉区形成净水、储水和调水的水循环空间,整体展现了温江生态科技的理念。

李振华说,水循环的灵感源自于农民们耕作时的经验积累。他介绍,温江的地下水总体来说很丰富,但是每到枯水季地下水的水量变少水质变差,让农民的饮水受到了影响。而丰水季时的水量足,水质好。于是,在规划“水立方”公园时,就充分将地下水库循环系统和“水立方”公园的景点的结合起来,顺着地势将丰水季的水引向地下水库,到了枯水季时就能够调出水进行引用和灌溉。生态科技的理念被自觉运用在城市发展及人们生活中。

一路参观,记者切身感受到了温江在探索实践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在实施“生态优城”发展战略中,温江从生态走向生态文明。

推荐阅读:

福建:厦门生态文明建设条例提请三审

江苏:环境“攻坚战”激发生态文明新活力

西藏:林芝成首批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乌鲁木齐荣膺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称号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