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0月16日消息:9月底召开的中国城市森林建设座谈会上,郑州、鹤壁成功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不仅郑州,8年间河南省先后有9座城市获此称号,数量位列全国第一。单凭地理与气候条件,河南跟四季如春、花草茂盛的一些南方省份相比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但为何能突出重围,独秀于林呢?另外,对于郑州愈演愈烈的“雾霾”,森林会起到什么样的调节作用呢?
郑州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
尽管当下各类的城市评选层出不穷,但是“国家森林城市”评选一直都比较被看重,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座城市的生活环境。今年9月25日,中国城市森林建设座谈会在山东淄博举行,河南省两个参与角逐的城市——郑州、鹤壁成功胜出,和其他15个城市一起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截止到今年,郑州林地面积达到35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3.6%;城区绿化总面积1.4亿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0.5%,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1.25平方米。而鹤壁今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1.7%,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9%,两座城市的主要生态指标数均超过了“国家森林城市”标准线。
算上这两名“新晋”成员,河南全省“国家森林城市”数达到9个,占全省18个省辖市的一半。同时,也超越了去年还并列第一的浙江省,成为全国入选城市最多的省份。
河南9个“国家森林城市”
2007年许昌2008年新乡
2010年漯河2011年洛阳
2012年三门峡2013年平顶山、济源
2014年郑州、鹤壁
专家解读
郑州为何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
硬指标
森林覆盖率30%以上
单凭气候条件,河南虽然并不差,但是也绝谈不上最好。尤其是对于四季如春、花草茂盛的南方省份,更是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但为何能突出重围,独秀于林呢?对此,郑州市林业局副局长牛培玲解答了这个疑惑。
首先,“国家森林城市”评选指标里,对南方城市、北方城市的标准不一样。在2012年实施的《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里,对此有更详细的表述: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地区的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400-800毫米地区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800毫米以上地区的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而河南年降水量500至900毫米,也就是说,河南城市市域森林覆盖率30%以上的,都算达标。牛培玲认为,这个评判标准,对处于南北过渡带的我省来说,客观上有一定的利好因素。
软指标
管理水平和政府重视
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另外需要重视的因素是,森林覆盖率只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硬指标”,实际的评价体系里包括了5大类、40余项详细的小项,除自然资源外,还有管理体系等“软指标”。“森林覆盖率重要,更重要的是可持续为当地群众所享用的程度,这就考验各个城市政府的管理能力。”牛培玲说。
“这几年全省很多市地都非常重视森林城市建设,政府做了大量工作,群众热情也很高,这是最主要的因素。”省绿化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认为。
相关科普
“森林城市”很容易命名吗?
申报严格至少需要3年时间
“森林城市并没有那么好拿”。市林业局办公室副主任陈振武告诉记者,一座城市除了自身具备一些“软”、“硬”指标外,从申请到获授至少需要3年时间,“首先要层层申报获得国家林业局申报许可,然后申报资格认定后,该市还得‘埋头’准备,至少等2年才能进入验收范围。”
竞争激烈只有一半左右通过验收
“没那么好拿”还体现在“竞争”上,据有关统计数字,自从2004年“国家森林城市”启动评选以来,先后共130多个城市申报,但最终只有一半左右通过验收。
退出机制5年后复查仍不合格,将取消其称号
另外,获授之后也不是“高枕无忧”了,“森林城市”并不是“铁帽子”,有退出机制制约。根据规定,国家林业局对“国家森林城市”进行动态考核,在授予3年后组织专家进行复查,复查不合格将提出警告,5年后复查仍不合格,将取消其称号。
相关疑问
森林城市为何“雾霾”严重?
此次郑州等城市入选“国家森林城市”,网络上也有一些“牢骚”的声音,尤其是撞到前不久一段持续的重度雾霾天气,许多人也表达了“感受不到森林城市作用”之类的声音。对此,省气象局专家牛淑贞表示,“近年来雾霾发生的成因很多,而且往往并不针对一个城市,而是大范围出现,同时还有突发性的特点,而城市周围森林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长期对环境的改善上,把这两者放在一起讨论并不恰当。”
郑州老城区为何不见绿?
众人的埋怨也不是全都发在“雾霾”上,还有很多声音对“城市各地绿化资源差异”表达了不满。这其中,人口最集中的老城区或者说主城区的声音最多。牛培玲注意到了这些看法,“像郑州,老城区或主城区这一块,由于历史发展、道路狭窄,可用绿
化地较少等客观因素,确实不能如东区、惠济区、高新区等地群众认可度高,这也是许多城市发展较为普遍的现象。”她也表示,林业部门充分了解并认识到这一点,以后也会随着城中村改造等城市提升工程,把绿化资源尽可能多地向这一区域倾斜。
造林之后该干什么?
“‘创森’有句点,生态城市建设没有终点。”牛培玲认为,无论是2007年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还是今年“国家森林城市”,都是一个“载体”或“平台”,目的都是调动政府、社会各方面资源,改善市民生活的环境。她告诉记者,前一段如果说是‘造林’,那么接下来可能更多地会集中于‘管理’,比如修缮道路、建立标示、建卫生间等配套设施建设,更好地让市民享受森林城市给生活带来的好处。
推荐阅读:
(来源: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