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9月4日消息:在嘉兴市区明月河三塔路至吉杨路河段,不少市民发现人工生态浮床上,种植着美人蕉等水生植物。据了解,它们在净化水质的同时,也给清淤治理后的河道增添了别样的色彩。昨天,记者从市水利局获悉,今年年底前,嘉兴市区二环内的14条河道将全部采用这种水体生态修复方式,生态河道修复总长度达15.94公里,水域面积为0.27平方公里。
今年6月,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让水“清起来、流起来、活起来”的治水思路,我市出台了《嘉兴市河道清洁专项行动方案》,计划用三至五年时间,按照分片推进、均衡投资的原则开展市区二环内和水源地周边河道的清淤工作。同时为进一步改善河道水质,提高河道自净能力,营造“水清、景美、岸绿”的环境,计划在市区二环内“河长制”河道集中设置挺水、浮叶植物群落构建的人工生态浮床及岸边水生植物,对河道进行生态修复。
今年7月底开始,我市全面启动了市区河网清淤工程,对市区45条河道和2个湖泊进行了全方位的“清肠”大手术。目前部分河道的清淤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作为河网清淤工程后续项目的河道生态修复工程随即跟上。
什么是人工生态浮床?据介绍,人工生态浮床是一种经过人工设计建造、漂浮于水面上,供动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繁衍、栖息的生物生态设施,“形象点来说,就是在水上摆了一个漂浮的盆栽,通过它和水体的生物反应来改善水质。”市水利局河道管理处副处长沈振林说,水生植物能够起到水质“净化工”的作用,可有效稀释水质的富营养化,使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同时,由于水生植物生长比较稳定,种植无需专业的大型设备和化学药剂的投入,可以节约大量的维护成本。
目前,市水利局已在市区的明月河约400米的河道两边种植了水生植物。水利部门通过这段河道生态修复试验工程,为下一步建设规模化、标准化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打下基础。今年年底前,市区二环内的牛桥港、文昌河、小桥港、月河等14条河道均将采用此类方法进行生态修复,届时市区内生态河道修复总长度将达15.94公里,总水域面积为0.27平方公里,生态浮岛水生植物种植面积17119平方米。
推荐阅读:
(来源:园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