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东胜区三年绿化攻坚 建设宜居家园

2013年09月29日 10:28中国环境报第7版杨爱群

中国园林网9月29日消息:从城市建设到城市现代化发展,不仅仅是外表的华丽变化,更是一种内涵式的科学发展: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推动城市转型,打造人居环境建设示范区,成为东胜区城市化发展的不竭动力和目标。


       如今的东胜,街道两侧各种林木成行,枝繁叶茂,显露出勃勃生机。截至目前,东胜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6%,森林覆盖率达到35%。生态环境实现了由过去的“整体恶化,局部治理”到“整体遏制,区域好转”再到“整体好转,局部优化”的转变。


       出台行动计划,层层落实责任


       今年80岁高龄的梁有才老人原是柴登村的一个普通农民。说起30多年前的东胜,老人感慨万千:“30多年前,咱们这儿几乎没树,每天刮风,一刮风卷起的沙子打得脸都疼,雨水也不好,种点儿庄稼经常旱死,生活很苦。”


       长期以来,东胜区始终将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工程来抓。自2000年以来,东胜区实施了退耕还林、天保、“三北”防护林等国家重点工程,依托政策驱动、科技推动、产业拉动等多元机制,重点加强生态建设与资源环境管理工作,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良性互动,开创了绿富同兴的多赢局面。


       为了保证生态建设工程顺利实施,区委、区政府制定出台了《东胜区“三年绿化攻坚”行动计划》,成立由区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和镇、街道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层层落实责任。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企业、群众积极参与造林绿化。明确各自责任,实行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确保生态工程质量。严格资金使用,发挥最大效益。引导公众对生态建设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增强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对生态建设工程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实施科学营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东胜区实行“掏钱买活树”造林机制,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带动模式,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资金使用效益。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科技含量。在工程建设中,实施科学营林,按照“以地选树,以地定树,以水定树”的方法,分地类、分区域、分需水量选择种树,确定合理造林密度和混交方式,确保造林成活。严格执行林业政策法规,对违法毁坏林木的行为坚决予以严厉打击,特别是加强严查偷牧、非法采伐、非法征占用林地等行为。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东胜区生态建设取得了“四最”、“两个减少”和“一个提升”的好成绩。“四最”,即一是生态建设速度最快。与2005年相比,绿化面积净增加了88万亩,年均增长12.6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了9.94个百分点,年均递增1.4个百分点。二是生态建设投资最多。近7年来,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达18亿元。三是生态建设效果最好。绿化面积由2005年的109.3万亩快速增长至2012年的197.7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25%提高至2012年的34.94%。四是农民从生态建设中得到的实惠最多。受益农户达2.75万户,通过实施生态建设,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由2005年的780元增加到2293元。


      “两个减少”,即水土流失面积和荒漠化面积大幅度减少。截至2012年,东胜区沙漠化面积锐减为31.4万亩,水土流失面积减少至88.4万亩,与2005年相比分别减少了73%、61%。


     “一个提升”,即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空气质量明显提升。由于生态环境引发的自然性灾害逐年减少,大风、沙尘等灾害天气明显缓解。2012年,东胜二级以上优良天气达341天。


       2013年,东胜区政府提出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契机,深入实施“三年绿化攻坚”行动。旧城区重点打造30处景观节点,对5条重点街道、7个公园绿地进行景观园艺化建设,年内新增绿地面积600万平方米,逐步实现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


       启动“三年绿化攻坚”行动,实施城区道路绿化和景观提升工程,补植绿地面积120万平方米;完成城市核心区百万亩防护林、“三北”防护林等生态工程18.66万亩等,东胜区委、区政府的目标越来越明确,雄心也越来越大。


       由于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全区生态环境良好,生态文明逐步呈现。一年又一年,东胜的绿色越来越多,一季又一季,东胜的景致越来越美。实现了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园中。

推荐阅读:

河北唐山:滦南坚持生态立县 改善人居环境

吴晓青:优先保护生态空间人居环境

关于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人居环境的思考

福州生态规划:水城市绿生活 打造最佳人居环境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