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广政:园林就是人间天堂

2013年07月30日 09:08长江日报
品读中国园林
夏广政:
夏广政:
夏广政:
夏广政:
夏广政:
夏广政:
品读中国园林

中国园林网7月30日消息:“园林就是人们想象中最美好的地方,我们把它建造出来的人间天堂。中国园林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诗情画意……”上周六,本报“爱上层楼”读书会与武汉市园林局联手举办“品读中国经典园林文化”活动,园林文化专家、湖北工业大学教授夏广政在解放公园与百余书友解读中国园林深刻内涵,分享园林文化独特艺术魅力。   

以下为夏广政讲述实录:   

中国名园   

园林就是环境,它是人们想象中最美好的地方   

园林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的园林其实就是一种环境。谈园林就是谈环境。   

我们今天在这里品读中国园林,有两层含义:一是鉴赏,涉及到一些造园的常识;二是古典园林的意境与文化内涵。   

我们去北京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江南的私家园林如苏州园林,深入其中你会体会到诗情画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一点就体现为比德思想,就是君子比照。自然界的很多事物具有特殊的品质,松柏傲然独立,竹子挺拔注重气节,玉石具有温和的特性,宁碎不折。古代追求品德高尚的人多,于是把这些自然界的事物作为比照的对象,这就是君子比德的思想。这个思想形成于先秦时期,直至今天,园林中的一山一石,一花一木都体现了这样的思想。   

大凡人们对现实生活不满时,就会产生一种想象和向往,想象有一处美好的地方让自己逃避现实。在中国,以文人为代表的想象和向往的地方,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桃花源出自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篇文章大约在东晋永初二年写的,也就是公元421年。即使在今天,我们对现实不满时就想说寻找世外桃源。   

基督教中,人们向往的地方就是《圣经》中的伊甸园,而伊斯兰教他们向往的地方就是《古兰经》里面所描述的天园,佛教中则有一个极乐世界。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信仰的人想象中的这些美好的地方,统一叫作天堂。天堂虽然美好,但距离现实太遥远,遥不可及,所以就想在现实中也建立一个人间天堂,而园林就是建造的人间天堂。   

中国古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其中含有人们觉得苏杭的环境特别理想的原因,并且苏杭地区还有着代表中国园林最高成就的江南私家园林。何谓园林?通俗地讲就是人们想象的最美好地方,而我们现实把它建造出来的人间天堂。   

园林包含的范围很广,解放公园就属于园林,街上的园林景观也属于园林的一个部分,小区中也存在着园林的环境,所以园林跟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关系。   

夏广政 刘斌 摄  

杭州西湖湖心亭“虫二”石   

中国园林“赏心”,欧洲园林“悦目”  

中国古典园林的界定涉及两个问题,一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是中国古典园林最突出的特点,也是中国传统园林追求的最高境界。二是文人造园,中国传统是文人造园。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概括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中国传统古建筑专家陈从周说:“中国古典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八个字是引用明末大建造家计成的专著《园冶》中的话,这是中国古代唯一的一部造园专著。   

园林不是自然环境而是人造环境,由人营造而成,“虽由人作”,但是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仿佛是自然天成的。中国园林就是追求自然的才是最美的,中国人历来认为自然界的美才是最高的美。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都是把自然的美认为是最高的美。而西方则不一样,认为最高的是人工,认为自然美如果不加以人工改造是达不到最高境界的。   

中国古典园林用两个字概括就是“赏心”,欧洲古典园林用两个字概括则是“悦目”。两者有某种联系,但是却又不同。赏心必然是悦目的,而悦目不一定赏心。虽中国造园林也注重形式,并且也精心追求形式,但是中国园林更倾心更重视的是意境。欧洲园林也不乏诗情画意,但是它们重点追求的是形式的美,这是两大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不同,跟各自的文化社会审美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园林追求也是截然不一样的。   

中国皇家园林是古代皇家所有,看起来很气派,但是整个又很有意境,与自然接近,杨柳飘飘,湖水荡漾,一片祥和。西方园林的典型形状是几何形的构造,连花木都修剪得整整齐齐,看起来规范划一,讲究形式美感,与中国园林的意韵完全不一样。中国园林需要慢慢品味,要有文化底蕴才能品出其中韵味。   

黄鹤楼(1985年建成)   

文人造园,讲文人的故事    

中国传统是文人造园。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与诗词、绘画、书法等相结合,用匾额、楹联、题咏、碑刻等来立意点景,借景抒情,以情造景,情景交融,给人以诗情画意和丰富的联想。所以可以说中国古典园林是“文人讲故事和讲文人的故事”。   

最早比较有影响的是东晋的谢安造园;后来的谢灵运也经营着他的世家园林;再后来就是唐代的白居易,在庐山建造了草堂,写下了《庐山草堂记》,堪称中国古代造园的经典之作。王维也造园林,传世的《辋川集》就是为他的“辋川别业”的20个主要景观作的诗。再到后来就更多了,还有比较有名的就是清代的李渔等。文人同园林的关系非常密切,读书离不开园林。我认为中国最好的读书地方就是园林。   

柳宗元的《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草亭记》中说到“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就是说美不是自身体现出来的,是因人而彰的。绍兴兰亭有名,跟王羲之关系非常大,当年王羲之跟他的朋友游山玩水非常快乐,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又由他的书法表现出来。据说他当时游玩之后喝了点酒乘兴就写下了这篇名序,写完就睡了,睡醒之后再也写不出当时的那种感觉了,在特别的情况下有了特别的艺术品。江南的三大名楼,哪一个不是因为名人名作而闻名?武汉的黄鹤楼因为那些名人的“黄鹤楼”诗而有名,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有名。岳阳的岳阳楼,也有很多人登楼赋诗,比如杜甫的“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最有名的应该是北宋的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有绍兴的沈园,就会想到陆游和唐婉的那段传世爱情故事,在庆元五年陆游写了三首有关沈园的诗。   

这里还得讲一下园林的楹联。楹联是中国特殊的文学艺术形式,与书法、刻字、制匾融为一体,给园林增添了气度、美感和文化底蕴。黄鹤楼有很多楹联,印象最深的就是太平天国时的湘军名将彭玉麟的一副:“心宽天地远,把酒凭栏,听玉笛,梅花此时落否;我辞江汉去,推窗寄语,问仙人,黄鹤何日归来。”苏州沧浪亭欧阳修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这是文人的一种幽默。还有清代窦垿撰写的岳阳楼名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上联写历史人物,下联写风景名胜。   

拙政园“与谁同坐轩”   

湖南黔阳(唐代龙标)芙蓉楼 冰心玉壶亭   

在城市里建造自然界的东西    

武汉的自然地域条件得天独厚,两江交汇,百湖之都。苏杭的地理位置条件没有武汉的好,也没有武汉这样好的水资源。我们在建造园林的时候要思考斟酌一下,看这个东西是否可以流传下去。   

汉口中山公园前身就是一个私家园林,1910年开始建立,那个时候叫西园,规模很小。到了1914年就开始扩建,扩大到了20亩,是苏州拙政园的三分之一。到1927年武汉市政府把它收为国有,成为汉口第一公园。孙中山去世之后,到1929年的10月10日正式建成开放,命名中山公园。   

今天的中山公园占地32.8公顷,水面有6公顷。印象比较深的是四顾轩,建得很好,是西式建筑,中间是一个半圆形的拱顶,两边是横的眉,这就是帕提奥式,也即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比较晚一点的大师帕提奥创造的。我个人认为,以园林为主的公园,现在在城市中难得有这样一个休闲的地方,城市越建越大,离自然越来越远,人们又向往自然,所以就需要园林。园林在中国古代叫城市山林,山林就是自然界,城市之间建造自然界的东西,可见人们还需要自然。但是我个人感觉我们现在的做法不是太好,在市区这样的环境里就应该建以观赏自然、亲近自然为主的公园,娱乐设施如游乐场可以建到外围去。  

武汉大学是武汉市主要的城市园林景观,多次被评为全国最美的校园。武大这边的山在处理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山这边是东湖,是不错的地理条件位置。武大整个老校园是美国著名建筑家开尔斯规划设计的,开尔斯的设计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与欧式建筑风格相结合。武大的校门是牌楼式的,不管武大的校门再拆再建,校门还是要用它,因为建筑一定要考虑它的特点。武大里面的建筑很好地结合了中西建筑风格,落驾山后来改名珞珈山,这其中包含了人文的因素,如果说武大没有这些建筑,它能成为全国最美的校园吗?一个地方美,是先天自然条件赋予它的,还有就是后天的人的营造,两个结合才是最好的。园林植物的种植也是很有讲究的,要形成自己的特色,不能贪求全。解放公园的植物应以一两种为主,或者是把它们分布在不同的地方。杭州西湖的柳浪闻莺就是以柳树来塑造的,千万不能贪全,这是园林景观之美。  

推荐阅读:

品味江南古典园林的清荷雅趣

山西:曲径通幽太原园 再现古典园林

园博会:曲径通幽太原园 再现古典园林

天津:江南古典园林风格园林 南普公园二期7月完工

(来源: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