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城区分类垃圾箱成了“美丽摆设”

2013年07月16日 15:18信阳日报赵 锐

中国园林资材网7月16日消息:近年来,许多细心的市民发现,在市中心城区许多宽阔的马路人行道旁,增添了一个个端庄亮丽的分类垃圾箱。然而,又有多少市民在丢弃垃圾时会分类呢?又有多少市民懂得分类垃圾箱的作用呢?

昨日,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市环卫处。

分类垃圾箱成了“美丽的摆设”

记者在市环卫处了解到,近年来,中心城区已经更新了1500多个垃圾箱,其中双筒型大约有800多个,还有700多个单筒的垃圾箱。

在胜利南路,记者看到,这条街上的垃圾桶就是双筒类型的。黄色筒盛放不可回收垃圾,蓝色筒盛放可回收垃圾。然而,仔细查看,这些垃圾分类箱却是个“摆设”。虽然箱子上面写着分类,但垃圾箱里垃圾并没有分类。

在中心城区东方红大道、民权路等主干道上,均摆放了分类垃圾箱,但记者随手打开一个可回收垃圾箱,却发现里面放了一些果皮等不可回收的垃圾;而不可回收垃圾箱里却放了一些可回收垃圾。大部分市民都是不假思索地将垃圾扔进垃圾箱,很少有人按垃圾箱的标识分类投放。

在市区解放路上,记者看到一个垃圾箱旁边堆满了垃圾,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一位女清洁工被问到垃圾分类的情况时,不以为然地说道:“垃圾分类?能把垃圾扔到垃圾箱里就不错了。

我市的分类垃圾箱根本无分类,分类垃圾箱成为一道美丽的“摆设”!

市民缺乏垃圾分类知识

采访中,不少行人向记者坦言,虽然分类垃圾箱上标有“可回收”、“不可回收”字样,但并不十分清楚哪些属于“可回收”垃圾,哪些属于“不可回收”垃圾。

市区的一些住宅小区是产生生活垃圾的主要源头。但大多数小区居民并未对垃圾进行分类,而是把垃圾往垃圾箱里一扔了事。

“您知道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如何区分么?”面对记者的提问,一位正在往垃圾箱内扔东西的女士说:“果皮应该是可回收垃圾吧。”在市区中山南路,当记者问一位正在扔垃圾的男士,扔垃圾时是否会分类?该名男子说:“哪个筒离我近,我就扔到哪个筒里,不会考虑能不能回收。”

市民刘女士急匆匆地赶去上班,为了节省时间,她在单位附近的早餐店买了两个包子、一杯豆浆边走边吃。吃完后,刘女士一手拿着盛装包子的塑料袋,一手拿着空的纸制豆浆杯,向马路旁的垃圾箱边走去。在分着“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的垃圾箱前,刘女士犹豫了一下,随手将垃圾都扔在了“不可回收物”的箱内。

记者采访了几位社区居民,大家都认为“垃圾分类宣传力度还不够大,有的人实在不知道怎么分,也不会分。”

环卫工人混装运送

记者从市环卫处了解到,我市每天的生活垃圾处理量非常大。

记者观察到,环卫工人在清理垃圾箱时并没有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而是全部倒在人力车上。“为什么没有分开处理垃圾箱里的垃圾?”“垃圾清运车只有一个车厢,没有隔断,所有垃圾都是混放在一起。”环卫工人张师傅告诉记者。由于垃圾清运车并没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分离隔断,他们在收集垃圾箱里的生活垃圾时,只能将其一股脑地倒入清运车辆内,而没办法区分。

在胜利南路垃圾转运站,只见环卫工人将从街上扫来的垃圾和垃圾箱里的垃圾统一放到这里。另外,还有附近几个小区的生活垃圾也都在这里,垃圾并没有分类,然后装到大垃圾车里运往垃圾填埋场处理。看来,即使分类垃圾箱里的垃圾分类了,最后可回收的和不可回收的垃圾仍然会再次“相聚”。

我市暂未实行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目前在我市暂未实行,原因很多:一方面我们的条件跟不上,相关设施的不完善,垃圾运输和终端的垃圾处理环节上,都还无法实行实质性的“分类”;一方面市民分类投放的意识不强,也不知道如何分类,分类垃圾箱因此没有起到分类的作用。

在市环卫处,一位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垃圾分类回收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设置环保分类垃圾箱也是为以后垃圾分类打基础。目前,华新水泥信阳分公司正在建设一座日处理垃圾800吨的垃圾处理中心。建成后将彻底改变信阳市以往生活垃圾“填埋焚烧”的处理模式,更为关键的是,该中心还可对垃圾进行自动分类。也许到那时,这些双筒垃圾箱才会真正实现其存在的价值。

推荐阅读:

安徽省阜阳文峰公园新增置50个大容量垃圾箱

浙江丽水市区主街道安装上新型广告式果壳箱

广东云浮启动中国(云浮)全球国际石材招商招展

广东东莞市企石镇范围内1773盏路灯改造完毕

(来源:信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