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老城改造:再现高原古老记忆

2013年07月11日 11:41园林网

中国园林网7月11日消息:晨光熹微,桑烟袅袅。80岁的次旦卓嘎阿妈左手拿念珠、右手摇转经筒蹒跚走在拉萨八廓街上,佝偻的背影写满风雨无阻的执着与沧桑。

50多年前次旦卓嘎阿妈到拉萨定居。当时八廓街是土路,雨天泥泞;后变成石头路,坑坑洼洼;再后来铺了花岗岩,太阳出来,强烈的反光晃得人睁不开眼。“现在政府给铺了青石板路,不刺眼了”。青石板产自山南地区浪卡子县海拔5300米的地方,无辐射、反光小。为与老城区古朴风格协调一致,所有青石板未经机器抛光,保留了天然肌理。

拉萨,藏语意为“神佛所在的地方”,1300多年来承载了无数人的理想与记忆——神圣、神秘、神奇。在即将于6月30日竣工的老城区保护与改造工程中,决策者、规划者和建设者们试图用各种细节展现这座高原古城的美好记忆。“我们采取的措施都广泛征求了民意。”拉萨市常务副市长、老城区保护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长斯朗尼玛说,指挥部专门成立了群众工作综合服务组,遇到反映问题,他们会第一时间现场办公。同时从老城区的15个居委会各选一名干部或群众代表,全程参与建设监督管理。

拉萨老城区以八廓街为核心,总面积1.3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万。作为集居住、商贸、宗教、旅游、文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中心区,有着众多寺庙,保存着大量珍贵文物和重要古建大院,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受多种因素影响,这里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火灾隐患多发,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历史文化遗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拉萨市委、市政府委托曾两次为拉萨做规划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出马,明确此次保护与改造应秉承保护历史遗产的真实性、传统风貌的完整性、民族文化活态传承与居民生活的延续性等原则。同时召开座谈会听取文物、历史、宗教、古建、文化等领域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代表的意见与建议,力求在细节上处处体现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执政理念。

窗户是藏式民居中最有特色的地方之一。最初施工方将部分窗户外面装饰的木格子刷成橘黄色,群众代表认为橘黄色虽漂亮,却是寺庙专用色,应改成藏族人家传统的乳白色。指挥部听取了意见。

老城区保护与改造总投资15亿元,于2012年12月21日正式启动,实施了电力改造、给排水改造、消防隐患整治、供暖、古城特色风貌保护和建筑节能等七大工程,涉及87条街巷、17072户居民、3143户商户,做到了没停一天电、没停一天水、没封一天路、没拆一栋房、没迁一户居民。“给我家安电取暖器时,走的是用软管包裹的明线,没对墙体造成任何破坏。”住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拉让宁巴里的普布说,特别是给修了下水道,居民不再乱泼污水,“心里敞亮了”。

拉让宁巴原为藏文创制者吞弥·桑布扎的府邸,后分别住过宗喀巴大师、五世达赖喇嘛等历史名人。像拉让宁巴这样的古建大院,在老城区有50多座,有关部门将其作为重点文物保护。原西藏最大的商号邦达家族的府邸邦达仓、十一世达赖喇嘛父母的居住地尧西平康、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经师赤江仁波切的住所赤江拉让等15座古建大院已基本排除险情。

次仁央宗生于拉萨,现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她受邀随团考察老城区保护与改造工程后表示:“走到任何角落,我都能看到小时候的影子,八廓街在修旧如旧中增添了现代化元素,但没有太多改变。”“前几年拉萨太杂乱,令我很伤心。”市民索娜德吉说,此次保护与改造把脏乱差丢掉了,把美好的东西留住了,比如老宅子、煨桑塔、千年古树,出售手工制作的传统藏靴、藏帽、藏装的商铺,以及彪悍的康巴汉子站在大街上进行“袖筒交易”的风俗等。

拉萨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八廓街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街。针对外界对老城区过度商业化的担忧,斯朗尼玛表示,根据规划未来老城区将以传统商业聚集为主,重点考虑、完善与传统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展示、体验相结合的商业业态。老城区将被打造成藏民族城市生活形态的活态展示馆,充分展现其独特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

推荐阅读:

新疆若羌县:城市园林绿化景观效果显著

莆田市欧氏雅筑小区景观亭木条掉落 无人善后

青岛:园林局发布最新规划 李村河金水河升级景观河

四川:宜宾珙县县城生态园林景观规划方案通过评审

(来源:园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