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5月21日消息:近日,东莞向国家林业局递交东莞市在2015年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申请。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听取了东莞的汇报,充分肯定了东莞市的林业工作。他说,东莞的森林建设,为全国林业工作创造了经验。
据报道,当前,东莞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各项硬指标已基本达到。截至2012年底,东莞全市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37.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4.3%,人均绿地面积16.6平方米,活立木蓄积量291万立方米,森林生态效益总值达56亿元。这些年来,东莞还先后获得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省林业生态市等荣誉称号。
更重要的是,光鲜亮丽的数据背后,公众的福祉和参与度,亦得到了同步重视与提升。至今,东莞市镇两级在森林建设中,财政共投入20多亿元,建成占地340平方公里的10大森林公园,并全部免费对外开放。森林公园因深受市民喜爱,每年的入园游客人数超过1500万人次。显然,东莞这种数据背后的“森林民生”,让森林营造与生态建设真正朝向其原本意义,迈出了值得鼓励的步伐。这些真金白银的投入和胼手胝足的耕耘,比起一些城市屡屡被网友曝光的森林公园图数据光鲜而造假,因欲壑难求而“创收”的荒诞现实来,实在难能可贵。
东莞这种“有钱往山上扔”的劲头,当然也不是从天而降,而是有着时移世迁的观念嬗变史的。想当年,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东莞,也是一个“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超级大工厂,政府的构想和人们的期盼,也空前一致,就是如何以最快的方式将钱赚进自己的口袋,至于人均植被、环境污染什么的,则是无暇他顾了。不过,这样的日子是难以长久的。很快,土地空间、能源水源、人口重负和环境承载四个“难以为继”,便成为东莞发展中不可承受的阿喀琉斯之踵。这种发展困境的倒逼,使得东莞人开始了艰难而痛苦的反思,迫使东莞人一次又一次地重温改革的意义,审视发展的价值。正是基于这样的反思,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这些概念不可抑制地浮现在东莞人的视野之前。
从这种观念史的变迁角度看,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无疑也就成为东莞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观的集中体现。作为对传统的以工业文明为核心的城市化运动的反思,东莞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一方面,体现了对于以往那种粗放的经济社会发展之路的坚决抛弃;另一方面,打造突出的生态和环境优势,让生态和环境成为与法制、产业、教育、交通等要素同等重要的城市核心竞争力,是东莞实现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与协调,自觉克服“工业病”、“城市病”,从灰色文明走向绿色文明的伟大创新。
东莞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不是为了拿牌子,主要是以创建工作为抓手,全面提升全市森林生态环境,让广大市民广泛受益森林城市的良好人居环境。此说背后,深意尽在不言中。
推荐阅读:
(来源:东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