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4月7日消息:清晨,在一片轰隆的车轮声中,青海省乐都县高庙镇新盛村的村民们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当村民万金合驾驶拖拉机满载着刚挖出的榆树苗来到村前的苗木交易站时,早已有苗木商排起“长龙”等候。
“今年榆树收购价格比去年低了两元,但红沙柳涨了3元,旱柳每棵可以卖到24元,看来形势不错。”万金合兴奋地搓着手说。
不断赶来的苗木商越聚越多,讨价、装车、点现,一车车苗木被来自各地的货车运走,一派繁忙景象。
这里原来是一个贫困的村庄,人均只有0.8亩耕地,加上地处高原,干旱缺水,糊口成为村民最大的问题。上世纪90年代初,村里开始引进苗木种植技术。“别看这高原旱地,榆树苗插进地里就好像扎了根一般挺拔。刚开始是榆树,后来云杉、油松、旱白杨,什么经济价值高就种什么。”乐都县林业局种苗站副站长王瑞华说。
“一亩地种麦子收入300多元,种苗木的话,收入可就翻着跟头涨喽!”村民保国栋一边忙着指挥抬苗一边说。保国栋在网上联系订单,每年销售季末他的苗木一根都不会剩下。
“这捆太‘胖’,那捆又太‘瘦’啦!”“好好好,我这还有‘中等身材’的。”苗木商和村民幽默的对话惹得旁人忍俊不禁。
“其实他们是在按照‘分级化’进行交易,销售时将苗木按质量、级别区分,既稳定价格又规避风险。”王瑞华解释说。
王瑞华告诉记者,近年来国家注重生态建设,苗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里的苗木除了供应省内还供应到西藏、宁夏、内蒙等地。
如今新盛村家家种植苗木,昔日贫瘠的土地上,栽满了引领村民致富的“摇钱树。”据统计,2012年全村苗木销售额超过了1000万元,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已成为青海省最大的苗木生产销售基地。
推荐阅读: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