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资材网4月18日消息:3年前,作为国内最早建立的专业雕塑园馆,青岛雕塑园、雕塑馆曾经辉煌一时。然而后来却趋于没落。3月29日,雕塑园经过整修后,开始了“惊蛰·春风化雨”中国当代雕塑家精品展,41位中国当代著名中青年雕塑家的68件作品参展,艺术展的到来,让雕塑园重新恢复了人气。但昨天记者发现,雕塑园草地上的170个小陶人70个被“打伤”。
现场小陶人扛着断臂
昨天下午,在雕塑园以西的一块草坪上,记者看到这组陶制群雕。百余个“小陶人”形态各异,每个大概都有30厘米高,有的弯着腰背着筐,有的伸着手在吹号,有的几个围成一组,像是在聊天,作者车秀申通过这些小陶人反映齐鲁大地各地的风俗民情。令人意外的是,不少小陶人都“受伤”了,有几个裂了缝,还有的甚至没了胳膊或头部,其中好几个陶人肩膀上扛着已经断掉的胳膊。除此之外,从一些陶人身上也能明显看出被“医治”过的痕迹,断裂处都用白胶进行了粘合。记者数了数,“受伤”较重的雕塑大概有22个,有部分破损的则有44个。
正在记者探访时,几名家长带着孩子观看作品时,其中一名小男孩一看见陶人就伸手抓,抓着陶人的头部把整个雕塑拎了起来,正在巡逻的保安朱师傅见状立刻上前制止,小男孩这才放下雕塑,跟着家长离开了。在15分钟的时间里,朱师傅先后制止了三组准备把玩雕塑的游客。
原因有天气也有人为
青岛中国雕塑馆馆长叶东炜告诉记者,这组雕塑是去年11月在园区展出的,整个雕塑群共有170余件,通过每个雕塑的神情动作展示民俗文化,这也是我市首次在户外展示陶制雕塑,“当时考虑到户外展览的一些情况,我们与作者沟通是否需要添加保护装置,但车秀申希望市民在游览时能够和雕塑近距离接触,不需要设置围挡。遇到大风天气,有的雕塑直接就吹倒了。”叶东炜说,除了天气原因,也不排除有市民在参观时不注意保护。
维护能修补的尽量补
叶东炜告诉记者,作品刚展出时有170余件,现在剩下的不足100件了。“其他70余件我们已经收回,根据受损程度进行修复,如果的确损毁严重难以恢复原貌,我们会将这些陶人保存起来。”叶东炜介绍,这也是雕塑园首次在室外展示陶制作品。“从这次展览情况来看,有些状况的确想得不周到,比如雕塑大小、固定装置、雕塑保护等,下一步再进行室外展时,我们会与作者协商,尽量加大对雕塑的保护力度。 ”
每年雕塑园也会对室外雕塑进行常规性的维护工作,比如进行清洁等。“一旦发现问题将会不定期地进行修复,也不排除在雕塑外层涂抹较为先进的保护材料,防止海风的侵蚀。”叶东炜说。
推荐阅读:
(来源:青岛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