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 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样本

2013年03月07日 09:15国际商报网景玉

中国园林网3月7日消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这无疑为致力于创造“美丽”的各大景区指明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为珠三角的旅游奇葩,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始终积极践行国家推行的生态环境政策,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平衡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全力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样本。

多年来,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一直被社会各界公认为美丽的多面体瑰宝,这里拥有18平方公里的原始次生森林,似一颗嵌入东莞工业带的生态文化明珠,被誉为“南天圣地、百粤秘境”。

作为国内首个民营国家级森林公园,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还承载着儒商黄淦波一生的梦想,在他看来,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应该成为东莞的一张城市名片,他有责任、有义务把这张名片做好。

然而,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发展之路却充满坎坷。

尊重自然、崇尚文化的黄淦波表示,只要秉承保护森林、积极发展生态旅游的宗旨,践行建设美丽中国精神,充分发挥旅游促和谐、旅游助幸福的功能,以文化建设促进旅游转型升级,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一定能成为广大游客的福祉。

青山绿水成美丽中国重要元素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热潮,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美丽中国等词汇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生态文明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十八大代表、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解释说,“可持续发展是不给后人留下遗憾,绿色发展是增加更多绿色投资,留下更多生态资产。”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发展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矿业,推广绿色消费模式,推行政府绿色采购……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那么,绿色发展应该怎样发展?如何实现美丽中国?在党的十八大会议期间,代表们纷纷提出建议。

十八大代表、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说,森林是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绿色发展的物质基础。

我国应加快建设现代林业,增加森林资源和生态总量,推动经济社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必须把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作为总攻方向,实现因林而绿、因林而美、因林而富。

“我们必须在更高层面上、更大范围内审视和解决我国突出的环境问题,积极探索中国环境保护的新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十八大代表、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说。

美丽中国呼唤绿色文明,生态中国任重道远。

长期致力于生态公园建设的黄淦波认为,美丽中国应该是碧水蓝天、鹭飞鱼跃、生活殷实、百姓安康,广阔的中华大地上处处山川秀美、和谐富足。

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样本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5年后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用专章论述。

生态文明地位的“升格”,体现了党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也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民意的呼唤。

多年来,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在发展中始终涌动着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生态文明浪潮,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社会文明水平的现代化发展高度,其发展历史与建设美丽中国不谋而合。

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一直走在行业前列,园区占地总面积1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成为远近闻名的天然氧吧。

走进观音山,层层叠叠的绿色包围着数座秀美山峰,10多个主峰簇拥环绕、互竞姿色,这里常年云雾缭绕,景色变幻莫测。

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为观音山添设了无数自然景观,较为壮观的是落差达380米、逶迤跌宕36级的仙泉瀑布和拥有3999级曲径的“佛缘路”以及林海松涛的“森林浴”。

水的灵动孕育了山的灵气,石的离奇点染了山的底蕴,共同织就了观音山的绝美“外衣”。

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90%以上的区域几乎无人涉足,基本保持着原有的地貌和植被。

据专家考证,这里动植物资源丰富。

园内现有1000多种植物,属国家保护的植物有22种,其中有7种国家濒危保护植物,是东莞地区发现国家保护植物数量最多的景区;动物有兽类、飞鸟类、甲壳类、昆虫类等300多种。

另外,观音山还用生态文明促进公园的增长方式转变。

2003年1月11日,这里成立了世界首家古树博物馆,目前该馆已收藏了有研究和观赏价值的古树60余棵。

这些古树从黄帝时代到周、秦、汉、三国、唐、宋、明,直至清末,许多古树直径大于1米,年轮超过500圈。

2005年12月,公园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正式被命名为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民营森林公园。

2006年10月,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被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确定为国内第二个国际生态旅游示范基地。

2007年2月,国家林业局发文称赞其是全国样板。

一个月后,黄淦波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把保护森林、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呼声带进了人民大会堂。

有关专家认为,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文明建设事迹具有典型意义。

具体来说,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承载着工业化进程中生态环境的修复功能,既符合绿色发展的主流趋势,又提升了公园本身的社会价值。

这里山清水秀,践行了党的十八大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愿景。

一棵树好栽,培育一片森林不易,不少游客感叹,通过畅游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他们意识到应该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保护环境,共同开启美丽中国生态文明新时代。

推荐阅读:

郑州市白寨义务植树点将改造为森林公园

北京:通州顺义联手打造东郊森林公园

重庆:十大森林公园打造“三北”氧吧

合肥:再添一座国家级森林公园

[分页]

文化建设促旅游转型升级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黄淦波表示,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深入贯彻学习十八大精神,因为对旅游产业而言,升级转型同样需要文化的强力支撑。

为弘扬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2013年元旦,一场登高、赏景、祈福的大型千年藏经迎接仪式在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隆重举行。

当日,1.5万名游客同沾法喜,共沐佛恩。

据悉,观音山所取的佛教典籍丛书大藏经名为《嘉兴藏》,又名《径山藏》,是汉文大藏经,也是中华大藏经诸多版本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部,目前流通于世的仅有100部。

据黄淦波介绍,迎请大藏经是一个跨年文化项目。

2012年11月18日,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取经团启程远赴汉传佛教祖庭——洛阳白马寺迎请大藏经,先后辗转河南、陕西、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六省的26个城市,途经嵩山少林寺、皇家寺院大相国寺、慈恩寺、大雁塔、法门寺等近百座寺庙,历时42天。

此外,观音山景区还在现场安排了歌舞、少林功夫、飞车杂技等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活动,让广大游客的登高祈福之旅充满欢乐。

2012年10月21日,第九届中国东莞观音山健康文化节在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盛大开幕。

本届观音山健康文化节系列活动突出文人、文学、文艺的文化氛围,为南粤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注入了深刻的文化内涵,积极促进了泛珠三角地区旅游品牌的崛起。

通过文化的碰撞与互动,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民族性、艺术性、神秘性和多样性展现得淋漓尽致,成为文化旅游景区的全国样板。

为弘扬慈悲情怀,倡导和平的观音文化,由国家一级雕塑大师陈宝如历时3年多亲自设计建造的世界最大花岗岩石雕观音像于2001年建成。

观音圣像高33米,由999块花岗岩组成,重达3000多吨,坐落在园区488米高的山顶上,并于2001年农历9月19日由香港菩提学会会长永惺长老等高僧大德主礼开光。

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2003年7月,首届香港人旅游节在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盛大开幕,全国车辆模型锦标赛和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其他系列赛事等同期举行,参与者热情高涨,成了休闲文化生活的新亮点。

黄淦波发现,文化活动促进了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从单纯的“门票经济”向“旅游经济”的过渡,也为当地其他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每年的文化旅游活动缤彩纷呈。

据统计,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曾成功举办了9届健康文化节、6届中国作家高峰论坛、5届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诗歌节和观音山游记征文、4届书法艺术大展、2届青少年启智行传统文化体验行动和观音文化节暨佛教音乐会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每届均主题鲜明,影响深远。

10多年来,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坚持稳健创新发展,不断推动品牌升级,通过高起点规划,大气魄谋略,对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和文化资源进行统一规划、有效整合、深度开发、集约经营,彰显了其山水人文大优势,发展了生态文化大旅游。

值得一提的是,自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发以来,文化作为塑造品牌的重要基因,一直起着凝聚和催化作用,使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品牌形象更有内涵。

其中,健康文化作为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种特色文化模式,更成为促进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品牌迅速成长的重要因素。

未来几年,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文化旅游产业将迎来高速发展的新机遇。

2012年3月2日,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朱小丹在广东省旅游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大力开发高端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旅游新业态,大力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大力培育旅游龙头企业。

要注意挖掘、突出旅游的文化价值。

在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未来版图中,文化和健康将成为品牌的发展方向。

黄淦波表示,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将总结经验,开拓创新,不断培育新的文化旅游经济增长极,力求在提升东莞文化旅游形象、繁荣文化旅游事业等方面作出新的积极贡献。

实践证明,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文化建设活动以其鲜明特色的主题、不拘一格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搭建了一个激发民众爱国热情、促进文化进步、关注生态旅游发展、倡导健康生活、共建和谐社会的良好平台,并逐渐形成了其特有的社会影响力和价值体系。

公益情怀助推幸福广东建设

2011年初,南粤大地刮起了“幸福”旋风。

广东省委、省政府把建设幸福广东作为发展主题,与产业转型升级并重。

民生问题是加快转型的根本归宿,也是建设幸福广东的主体工程,要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来实现幸福广东的目标。

有关专家指出,建设森林公园本身就是一项大型民生公益事业,黄淦波和他的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不但做好了本职,还延长了惠民利众的公益产业链。

比如,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文化建设不仅带动了自身旅游业的发展,还促进了当地其他关联第三产业的繁荣,以及每年逾千万元的免费门票,惠及社会大众。

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这些做法无疑契合了建设幸福广东的主题,也符合党的十八大“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

作为我国第一个民营国家级森林公园,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在一定程度上为东莞带来了文化层次的提升。

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已连续9年举办了健康文化节,根据不同年份来策划不同活动,确定不同主题,以烘托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愿景。

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展了全国散文征文大赛、诗歌节、书法展、摄影大赛等活动,通过文字、图片来展现自然之美、讴歌祖国,取得了积极的社会反响。“举办活动,构建一个多层次、多形式的立体文化平台,就是希望把全中国文化人士都汇集到这里,共同展现五千年优良文化;搭建一个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综合素质的舞台,让更多人知道,东莞也有璀璨文化的一面。”黄淦波说。

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这样做更大的意义在于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遗产,发挥文化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唤起全社会、全民族的生态与环境意识,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文化、美学角度出发,系统总结人类在长期森林经营中积累的智慧和经验,重新认识和协调人与森林的关系,探讨森林的文化和美学价值,以及如何在森林经营中注入有效的文化与美学因素,开展文化与美学层次的森林经营,是黄淦波的另一个希望所在。

发展旅游业,带动周边关联产业的发展,也是黄淦波大力发展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初衷之一。

据经济学家计算,游客在旅游景点内每花1元钱,就会带动景点外11元钱的消费。

据此,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为当地经济作出了较大贡献。

事实上,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已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成为东莞旅游经济名副其实的一个新增长点。

黄淦波说:“东莞是一个国际型加工区域,有很多工厂,可以说寸土寸金,森林显得很重要。

因为我们的竭力保护,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已成为东莞一张亮丽的名片,也是广东乃至周边各省游客休闲度假、向佛礼拜的好去处。”

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空气清新,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超过6000个/立方厘米,瀑布区甚至达到2万个/立方厘米以上(一般城区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为2000个/立方厘米),所以,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对东莞地区空气质量的改善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对企业来说,最关键的就是收入,对已经投入数亿元资金的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而言,更是如此。

但是,东莞市观音山森林公园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淦波却不是只看重商业利益,致使该公园每年的门票收入减少了1000多万元。

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从成立的第3个年头(2003年)开始,就对当地老百姓免票。

黄淦波说:“这对我们来讲是很正常的事情。

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应多做一些好事、善事,给当地老百姓提供免费服务。”

对此,有关专家认为,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做法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树立了一面公益旗帜。

如果全国重点旅游风景区逐步采取类似的惠民举措,就会推动了公益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从佛家思想来讲,舍得舍得,只有先舍才能得,其核心不在于取,而在于舍。

在舍去的过程中,人所追求不是荣耀和伟大,注重的是有益他人的机会。

黄淦波认为,有条件舍去才是一种真正的荣幸。

分析人士指出,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作为民营森林公园的先行者,其成功经验是用时间、金钱、精力换来的,对所有准备参与这个行业的人都具有借鉴意义。

黄淦波表示,从事这个行业,最大的意义在于为社会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这既是艰辛的,又是崇高的。“今后,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要不断地创新,持续倡导健康文化,优化森林生态环境,逐步加大公益投入力度,全力支持幸福广东建设规划。”黄淦波说。

推荐阅读:

郑州市白寨义务植树点将改造为森林公园

北京:通州顺义联手打造东郊森林公园

重庆:十大森林公园打造“三北”氧吧

合肥:再添一座国家级森林公园

[分页]

生态环境屡遭外力破坏

2012年12月12日,《南方日报》有关报道指出,2012年,对于东莞市樟木头镇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而言,注定是不安稳的一年。

在区域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环境连续遭到了破坏,几次面临生存危机。

2012年7月18日,当地媒体《新快报》刊发的《东莞观音山森林公园惊现22栋私人别墅》称,“站在山顶上俯视,森林中林立着一栋栋别墅,裸露在朝阳下的黄土显得格外刺眼。”

对于当地村民在景区内的违建行为,观音山景区相关负责人说:“其实,我们都知道这不符合规定,但真的是管不了。”他说,景区限制修建别墅的人拉建筑材料进山,已经发生了多次冲突,“我们要经营,不能整天吵吵闹闹的。”

对此,北京市才良律师事务所律师朱孝顶表示,在国家级森林公园内建造别墅,本身就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公园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村民建房必须在预留的建筑用地上,不能在景区内毁林建房,不能变更林地用途。

《中国环境报》2012年1月13日的报道显示,环保部环审〔2008〕318号文件明确表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广深支干线自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西侧边缘通过,不直接穿越该公园。

但2010年3月,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收到的文件显示,这一输气管道将通过打通隧道的方式穿越公园核心区。

《中国信息报》报道显示,按照这一工程规划,两公里长的隧道穿越公园核心区,要砍伐大量林木,破坏生态环境,可能带来地质灾害及次生灾害,甚至在生态、经济、社会、宗教等方面产生极恶劣的影响。

2012年2月15日,西气东输二线广深支干线粤桂项目分部在未取得公园管理方同意的情况下进行施工。

2012年7月20日《财智周刊》报道称,按照国家林业局2007年批准的《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总体发展规划》,该公园内会展中心周围的1500亩土地可进行旅游附属设施建设。

自批复下发以来,该地块一直被社会上一些人所窥视,他们想将此地块变为商业用地进行房地产开发。

如果按1︰2的容积率进行建设,1500亩的土地可开发200万平方米的商品房,若按每平方米土地获利0.5万元计算,其利润将达100亿元。

此外,该公园外西侧还有一处占地20多万平方米的果园,若按照1︰5的容积率进行商业开发,此地块的利润将超过80亿元。

如果按照环保部2008年的批复,天然气管道应该经过这里,该地块不能再进行商业开发,这是后来工程路线改道的主要原因。

公园还遭受了两次低价收购的闹剧,而收购的理由是民营企业不能投资森林公园,此事已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收购闹剧经国家林业局、广东省林业厅发文制止后才告一段落。

黄淦波表示,森林是全人类的,不属于某个人。

我们在历史的长河里,应该作为保护者,而不是索取者。

这些都值得深思: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一家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民营企业?

观音山现象带来的启示

在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走过了一条绿色发展、平衡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该公园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开了民营资本经营国家森林公园的先河,注重生态文化旅游,积极传承佛教文化、健康文化,并借助各项文化活动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这些经验和做法具有示范意义:一方面,其创新发展模式可为全国其他地区正轰轰烈烈开展的森林公园建设提供先进经验;另一方面,其生态文化发展理念顺应了时代潮流,具有在工业化进程中修复生态环境的功能,既符合国家提倡的绿色发展观念,又提升了公园的社会价值,将大有作为。

而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遭遇的发展困境也说明,国家对民企的保护力度须加大。

尽管国家对民营企业的政策逐渐走向宽松,然而,民营企业想与国有企业一样成为平等的市场主体尚待时日。

同时,我国关于民营企业的立法明显滞后。

也正是因为如此,对民营企业及企业家的保护已成为备受社会各方关注的话题。

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遭遇的困难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

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民营企业将进入发展机遇期。

2012年,有34位民营企业家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与党的十七大相比,增加了整整一倍,这是对近些年民营企业取得较好发展成绩的肯定和重视。

更为重要的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地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让广大民营企业家深受鼓舞,对未来充满信心。

日月开新元,天地又一春。

对美丽的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来说,盛装迎春、花开的日子不会太远!

推荐阅读:

郑州市白寨义务植树点将改造为森林公园

北京:通州顺义联手打造东郊森林公园

重庆:十大森林公园打造“三北”氧吧

合肥:再添一座国家级森林公园

(来源:国际商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