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3月26日消息:2012年,市中区园林局城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位列全市最高,获得“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先进单位”及“济南市绿化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同时,局园艺服务中心被评为全省机关事务系统“优秀工作成果”奖;在中秋、国庆大型立体造型和花卉综合布展中获得3项一等奖;在全市绿地养护管理年终总评中名列第一,市中区4条道路入选全市“市民最喜爱的十条道路”,其中,英雄山路得票最多,全区绿化美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果。
今年,市中区园林局将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魅力市中,绿化先行”的总要求,按照市城市园林绿化局的统一部署,以“科技创新、科学管理、建设生态园林示范城区”为主导,以多出精品、多出亮点为目标,凝心聚力、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争把省会中心城区打造成“发展更好、城市更靓、生活更美”的高档次生态园林示范区。
科技创新增值生态效益
树枝、树叶变身有机肥料。今年,市园林局提出“创建生态园林城市”,要求各区园林局从细微处入手,建立健全长效创建机制。市中区园林局作为试点单位,将引入园林绿化废弃物回收加工设备,对绿化废弃物,如枝叶草屑等进行处理并回填再利用。这一类似农业“秸秆还田”的新举措在我市区级园林部门中尚属首家。
园林绿化废弃物的主要成分是有机质,是有益的有机资源,以往都作为垃圾倾倒填埋,非常可惜。该局采取上述新措施后,将大量修剪下来的枝叶、碎草集中到绿化苗圃,利用设备进行粉碎分筛,添加氮素和生物菌,经发酵沤熟使之变成有机肥料,最后回填到树穴和条沟内,作为覆盖物既可保肥保墒,再经翻耕后又可改良土壤结构,真正发挥了“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生态效应。
另据介绍,仅去年该局施用高效有机肥就超过100吨,这对改良土壤理化条件,培肥地力,减少化肥残留下渗具有显著积极的生态效益。
物理除虫常抓不懈。近年来,市中区园林局坚持“土洋结合”,在使用有机施肥、生物防治等新技术之外,还因地制宜,不惜工本,采用人工物理防治办法,积极应对多种绿化害虫。如:手工清除百日红上的绒蚧,对白蜡上的草履蚧和国槐上的球坚蚧,则采取包草栅的办法,阻止害虫开春上树,并及时进行药物消杀,集中予以歼灭;对近两年法桐上大量滋生的方翅网蝽,则结合冬季涂白,事先刮除老树皮,使老皮下的越冬虫卵无处藏身,受冻而亡。
科学管理提升市场化水平
“所管块统”细化养护管理。去冬今春,市中区园林局适应养护管理的新趋势、新要求,进一步充实养管力量,明确相关权责,将其分解、细化并下放到三个绿管区片,坚持“分片养护、设所管理”的思路,制定了《绿化养护管理试行办法》,以此为纲,纲举目张,建立起了“所管块统、纵横衔接”的一整套监管考核办法,工作架构和制度规范更加科学的系统。
目前,新设的“八一“、“七贤”、“舜玉”三个绿管区片呈“品”字型铺设开来,每个区片管理人员定路定岗,养护作业队伍近百人,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特别是强化了全员巡查责任制,每日定时巡逻,并将植物长势、用工管理、设施维护、病虫害监测及侵绿毁绿等情况综合登记,形成了系统的养管台账;各区片根据养护计划和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区分轻重缓急,按规律、分步骤、有次序地安排绿地保洁、杂草清理、各类修剪、浇水施肥等日常养护作业,实现了独立的运转模式。同时,大树修剪危枝处理、有较高难度的整形修剪、有害生物的机械防治、绿地设施维修防护等特殊作业,由相关科室负责,辅以专业力量承担实施,从而一改以往单一养护管理模式,整合、吸纳车管科、质监科等多个科室,联动作业,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管养模式。
市场运作打造专业队伍。记者了解到,市中区园林局在以往实行路段承包管理的基础上,今年又拿出两条道路继续完善市场化招投标管理模式,推进高效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招投标机制。通过多方论证,制定科学严谨的承包标准,一改过去“低价承包,低效养护”的被动管理,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效能竞争的积极作用,达到养护效率、养护质量和城市绿化整体水平的显著提升,推动绿化养管的市场化运作、专业化发展、社会化参与的可持续轨道。“养护管理市场化运作实现了事企分开、管养分离、科学规范、效能提质,并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的管理水平。这种走市场的模式,适应了新形势下要求的高效、灵活、开放、竞争的绿化养管策略,以经济利益来约制管理,政府对各个承包公司给予一部分费用,承包公司在既有的经济条件下,管好自己所管辖的工作任务,达到双赢。”市中区园林局相关负责人说,“市场化的过程,也是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通过资源优化整合,将园林工作做好的同时,锻炼自己的队伍,不断推进生态园林城区建设,努力塑造和谐宜居新市中。”
科技助力动态高效管理。市中区园林局在全市率先应用GPS车辆定位动态监控系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绿化工作科学管理水平,在全市第一个实现无线视频数字化系统的动态监管。同时,依托数字城管,组成专门养护监管队伍,依法管理,规范管理,根据工作落实情况及时调度生产,监控养护,查找漏洞,使养管工作处于全天候无缝隙监测状态。
该局进一步整合工作流程,成立热线办公室,将生产车辆GPS、无线视频实时监控与数字城管、12345市民热线处理合并,形成应急处理、热线应答、车管监督和防汛指挥“四位一体”的神经中枢,使工作反应更迅捷,情况落实更高效,促进绿化事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发展进程。
科学发展彰显市中特色绿化
打造宜业宜居的“生态绿化示范城区”是今年市中区园林局工作的关键。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全局将继续坚持科学规划设计、合理配置布局、丰富景观素材的总体思路,把先进理念融入城区绿化,营造最佳景观效果,并于“十艺节”前把103省道打造成花、灌木一条街的花卉大道,做到重点突出、措施得当、效果明显,用精品亮点工程扮靓省会中心城区。
规划注重“和谐化”。为更好彰显市中绿化特色,绿化方案将聘请专业设计公司进行高规格策划,实现绿化效果与中心城区的有机结合。在土壤条件有限,绿化施工难的地段,采用科学先进的新工艺、新材料,以安放种植箱承载土壤的形式,实施垂直绿化,使地面硬化道路的绿化施工难题得到突破,实现植物与用地的和谐。
搭配追求“人本化”。确立“绿荫工程持续推进”、“南大门”综合整治提升等亮点工程。同时,在完善新建道路绿网配套的情况下,加大开放式街头游园建设力度,在全市率先提出“公园景观道路化”,改变传统绿化模式,变以往单一的苗木平面绿化为如今多品种、多形式、多结构的综合绿化,既有各类乔灌花草又辅以景石、景亭等景观小品;既有平面绿化又拓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立体绿化;既有绿地美化建设又配套雨水收集池、健身器材等基础设施建设,使绿化综合发展,形式多样,让绿色贴近市民,融入生活,让市民走进绿色,享受绿色,实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景观突出“层次化”。在增加辖区绿量的同时,注重突出植物层次性,使辖区植物色彩搭配合理,配置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形成鲜花、草地、绿篱、花灌木、大树及攀援植物等层次分明、交错有序的微地形景观。在树种选择上,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既广泛应用白腊、法桐、旱柳等适应能力强的树种进行种植,又主动引进景观树、花灌木进行栽植,提高景观效果,突出辖区特色;在植物配置上,坚持彩叶树种与绿叶树种相结合,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相结合,突出各类花卉植物种植,形成层次分明、整齐划一的绿化景观,打造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景观良好的生态效应。
推荐阅读:
(来源: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