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3月22日消息:今年的春季造林,山东各地结合实际,探索出的“政府流转土地,资本市场运作”生态造林路子,为建设绿色山东注入强大动力。植树造林时节,邹城市峄山脚下的峄山镇大四村,村民们正忙着栽下一颗颗核桃树苗。峄山镇的土地大多是丘陵薄地,老百姓以往多种植花生、地瓜等农作物,产量不高,辛苦一年的收益也很有限。
邹城市峄山镇大四村村民王梅
一亩地也就是千把块钱,栽果树比种花生效益高。山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在林、潜力在林。2012年,邹城市实施“退耕还林”生态富民工程,通过大规模的土地流转,鼓励林业合作组织、造林大户以及企业大面积承包栽植经济林,再反租倒包给农民管理。
邹城市峄山镇林业站站长苑举立
“退耕还林”跟国家的退耕还林有个差别,主要是想通过发展林果业,提高老百姓的收入。不是说良田,是坡耕地。为调动群众“退耕还林”的积极性,邹城市还对农民进行财政补助,再加上土地租金和打工收入,老百姓的腰包鼓了,邹城也得以实现集聚社会资金连片治理荒山坡地的目标。
邹城市林业局局长刘芳
“退耕还林”工程只是个手段,生态富民才是目的,在坚持群众自愿、土地流转,山水林路综合治理的基础上,最终让老百姓得到实惠,社会得到生态。与山区发展经济林不同,山东平原地区则大多将植树造林与苗木培育相结合,利用社会资本发展民营生态林场。在惠民县,通过“政府流转土地,企业市场运作,采取林场化管理”的生态造林模式,全县已完成了17000多亩的生态林建设。
惠民县林业局副局长韩云侠
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同时,企业通过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经济效益也能得到大幅提高。据统计,今年春季造林,全省企业、造林大户、林业合作组织投资面积达30万亩,占今年春季造林总面积的50%以上。
山东省林业厅副厅长辛福智
更加依靠社会力量加快植树造林步伐,让山东大地尽快披上绿装,(同时)加快民生林业建设,更加注重产业富民,不断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推荐阅读:
(来源: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