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雾霾天气警示 生态文明建设不能空喊口号

2013年02月01日 09:49时评界

中国园林网2月1日消息:开年第一个月,昏黄色的巨大污染带贯穿国土,多个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居高不下。特别是中东部地区,厚重的雾霾几乎一直未曾散去。而首都北京,今年以来共出现了四次雾霾天气。据统计,从1日30日,北京仅有5天不是雾霾日,创下58年以来“同期最多”。

近二十年,随着经济“列车”高速运行,我国进入了环境高风险时期,各种污染事件层出不穷。据悉,经历08年全球金融海啸之后,中国经济复苏严重依赖支持楼市繁荣的钢铁、水泥和电力等行业,汽车也日益增多,尽管雾霾天气易受气候变化影响,但是也与城市的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排放等因素有关。奥运过后北京出台多项环境治理,但治理政策也难敌新增车辆,更何况一座城市难以独自改变整体现状。

此次雾霾虽与之前“红”极一时的山西苯胺泄漏事件不同性质,前者是看似由于自然力量所致,后者却是与地方政府脱不了干系。但究其根源,都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护环境的脚步慢了下来,破坏环境的项目引了进来,盲目追求“政绩”和“GDP”增长,最终得到的“恶果”和自然的“反击”。只把目光聚焦于发展速度上,只看眼前不顾长远,可笑可悲。

党的十八大,中国决策层对中国重大发展战略的安排作了规划设计,提出“五位一体”发展战略、“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重要理念,将长期欠帐的生态与环境建设问题列入总体布局,可见,党委、政府在探索中国式发展道路上,认识到了资源约束、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后果不容小觑,因此,要想保持长远发展、永续发展,必须补齐发展短板,催生保护家园的意识与行动,让生态文明与“四大文明”互利共赢。

人们常常知行分离,一面高呼生态建设,一面加速破坏环境。污染已成为全世界一个无法逃避的发展“威胁”,经济文明和城市文明并驾齐驱时,也把废气、废物排入环境,人类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制造了丢弃自己的“垃圾站”。美国生态经济学家小约翰·柯布曾说---生态文明未来在中国。我们也深信,有了顶层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有了“硬性”制度作为建设保障,必将少走弯路,缩短与“最美中国”的距离!

推荐阅读:

吉林森工:发展非林非木产业反哺生态建设

山东两会:沾化蓝黄融合“四大战略”生态建设统筹发展

甘肃省定西漳县生态建设实现绿色增长

福建:两会聚焦生态建设

(来源:时评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