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月6日消息:2012年12月26日,武汉的第一场雪姗姗来迟。上午11点,蔡甸沉湖湿地,早就白茫茫一片,刺骨寒风夹着漫天雪花,站在垸上,大家身体都尽量蜷缩着。
沉湖边的曲口堤上,隐约看到几个小黑点,正从张家大湖方向过来。蔡甸森林公安分局局长吴忠告诉记者,那是森林公安和湿地保护局的巡湖人员,凌晨3点多就从罗汉保护站出发了。
吴忠说,他们也是“候鸟”,每年10月底,候鸟陆续飞到沉湖时,局里一半警力就进驻沉湖,直到第二年3、4月,候鸟离开。说是一半警力,也就只有4个人。
“黑点”越来越大,走到跟前,他们每个人身上都冒着热气。这是2名警察和2名湿地保护局工作人员组成的第一巡逻组,另一组4人向相反方向巡逻。
冷,雪又大,会有人打鸟的主意吗?
巡逻的森林分局副局长何于俊不这么认为:如果是想偷鸟,恶劣的天气往往是好机会,偷猎者会认为这个时候没管,更易下手。雪厚了,鸟儿不易觅食,投毒也非常容易得手。
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主要包括沉湖、张家大湖、王家涉湖,及周围的滩涂草甸,沿线巡逻一圈有110公里,两个组基本各巡一半。
巡逻采用“无打扰”方式,大部分路段必须是徒步。何于俊解释原因:主要是不惊动鸟,还有便于发现线索。
陈云国是湿地保护局治安科长,也是检测站长。对他而言,巡逻中最高兴的事情是看到很多不同的鸟。
“现在有3万多只候鸟,比去年有所增加。”“白鹤连续3年都来了,有3只,是国家一级,对环境很挑剔的。”
何于俊在湿地呆了一个多月,接替冻病了的同事。
鸟类保护是个逐步的过程
吴忠介绍,鸟类保护也是个逐步的过程,2000年前后,蔡甸一些街头,很多鸟摆着卖。后来打击处理了一批人,加之宣传力度加强,随之有了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近几年沉湖没有发现盗鸟的案件了。
在沉湖,原来靠芦苇为生的造纸厂开始转产,芦苇由养人变成了养鸟。
2011年11月,张某用大型机械将沉湖湿地内80亩芦苇荡铲平,打算种农作物。
这事很快被巡湖人员发现,保护区对其进行经济处罚,并责令其“恢复原貌”。
芦苇对沉湖湿地格外重要。与芦苇杂生的草是鸟类的天然食物,芦苇也是它们的天然屏障,没有大片的芦苇荡,鸟类就没有安全感。
湿地保护亟待加强
去年年中,市水务局对武汉的家底有个最新调查。数据显示,上世纪80年代以来,武汉市的湖泊面积减少了228.9平方公里。全市中心城区现存湖泊只有40个,总数已不及上世纪50年代初的1/3,而在建国初期,武汉市城区登记在册的湖泊总数为127个。
目前,武汉全市包括新城区在内仅有湖泊166个。
湖泊都属湿地,都是我们城市的肾。并不是所有湿地都像沉湖、涨渡湖那样建立起了数个保护站,候鸟来时,有人值守,有人巡逻。
去年2月,东西湖府河,天鹅等数十只候鸟遭到捕杀。2011年3月,涨渡湖湿地森林公园发现有人上树盗猎幼鸟。
目前,湿地管理自上而下均由林业部门牵头,但农业、水利、国土、环保等部门也分别承担了湿地资源保护的有关工作,极易造成“大家都能管、大家都不管”的现象。
市森林公安局局长文小平坦言,整个武汉森林公安只有55名警察,冬季又是森林防火的关键时期,还有市场管理,110接出警。即使长着一双翅膀也很难及时处置一些突发事件。
候鸟的保护主体是林业野保部门。一些候鸟聚集的湖泊、湿地,并没有建立相应的保护机构,也没有保护人员。目前,沉湖湿地成立了保护局,有专门管理人员。汉南的武湖,建立了保护站,但人员捉襟见肘。近年来,大量候鸟聚集的府河,也没有建立保护站。
有些区,单纯从经济利益考虑,怕建立保护区后影响周边的开发,对条件成熟的湿地湖泊并不申报,这也让保护措施难以落实。
一位湿地保护专家说,其实,湿地保护与生态开发可以相辅相成。
推荐阅读:
(来源:武汉晚报)